液晶與等離子電視銷售比例在深圳已達4∶1,后者銷量將有反彈
在國家有關部門統計液晶電視產銷大幅飆升之時,來自深圳多家家電賣場的統計數據也顯示,液晶和等離子(PDP)電視的銷量比例已由2005年底的3∶1,進一步拉大至4∶1。這表明,平板電視正在加速分化,液晶電視的市場銷售比例越來越高,等離子電視銷售比例越來越低。
等離子落后的三個原因
平板電視時代的快速到來,究其深層次原因,業內專家分析認為主要在三個方面:
一是標準差異方面。“底線720線掃描線”(折合物理分辨力至少為1280×720)的我國高清標準出臺后,“等離子技術差,達不到高清標準”的言論四起。但實際情況是,我國等離子的高清標準高于國際水平。國際上,分辨力達到1024×768及以上的水平即可被定義為“高清(HD)”在我國高清標準出臺前,等離子廠商的產品都以國際標準為尺度。專為中國市場單獨開發高清面板,還需要一定的生產緩沖期。況且,并非所有的等離子都達不到高清標準,不達標的主要是50英寸以下的產品,50英寸以上的高端產品則全部達標。在技術上,42英寸的等離子達標也并非難事。松下、日立、LG等都表示近期將推出符合中國高清標準的42英寸等離子電視。
二是廠商利益方面。目前全球成規模的等離子面板生產廠商只有5家,而主要給國內廠商供貨的僅有兩三家,等離子面板的貨源遠沒有液晶面板充足。全球需求旺季,國內企業存在拿不到貨的尷尬,這就導致了我國彩電整機廠商投資等離子的風險加大。因此,部分彩電廠商在戰略上選擇了“棄等離子投資液晶”的道路。加之前一階段由于等離子電視價格下降過快,等離子屏的價格調整跟不上,以致部分廠家出現負毛利率,因此廠商更愿意去做還有利可圖的液晶電視。為了自身的利益,廠商的促銷人員無視等離子的優點,夸大等離子的不足,在市場上鼓吹“等離子電視看上去灰蒙蒙的”,“等離子比液晶耗電”等,形成了不利于等離子市場發展的新一輪輿論。普通消費者由于不懂專業知識,直接或間接地被誤導了。
三是市場競爭方面。近期,液晶電視價格大幅下調,逐步逼近等離子電視價格,使二者競爭日趨激烈。液晶電視的價格下降主要是由液晶面板的價格大幅下降拉動的,而等離子面板的價格下降幅度趕不上液晶面板,從而形成了液晶電視對等離子電視的競爭壓力。
面對等離子電視銷售困難的情況,國內有一些電視生產廠家拋出“PDP是過渡產品,即將消亡”、“宣布集中發力液晶市場”等說法,業內專家認為電視廠家應慎重行事。
等離子臨發展機遇
業界普遍認為,等離子電視并不會就此退出彩電市場,它現在所占的市場份額基本滑到了谷底,有跡象表明等離子電視市場已有反彈趨勢。專家認為僅就平板彩電市場而言,等離子面臨著四大發展機遇:
一是今年年底50英寸PDP面板價格將跌至900美元左右,成本優勢將顯現出來,屆時這一尺寸的等離子市場將出現快速增長。
二是商用PDP市場依然穩步增長。商用PDP市場會因第29屆奧運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等帶來無限商機,屆時機場、地鐵、餐飲、娛樂、酒店等方面將產生大量需求。
三是放眼全球市場,等離子的困境在中國市場只是一個特例。從全球市場來看,等離子的發展趨勢非常明朗,仍占據絕對優勢。2006年1-6月全球的等離子電視市場比重預計為47%,而液晶電視比重僅為17%。
四是從換位的角度考慮,在大多數彩電廠家跟風似地放棄等離子之時,如果能繼續跟進,雖然短期內會比較困難,但危機之后就可在競爭中占優,彼時的回報可能比當下棄等離子轉投液晶而得的利潤更高。
因此,廠商還應健康、平衡地發展等離子、液晶兩種產品。消費者更要擦亮眼睛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