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平板電視市場以等離子而起,卻被后進者——液晶電視占據了絕大多數市場;今日,無論從技術上,還是從用戶反饋上,等離子與液晶電視各有長短,但在給多數消費者的印象卻大相徑庭……此外,平板家族的兩兄弟在海外和國內同樣遭受著截然不同的境遇,國外基本是平起平坐,而在國內,等離子電視正經歷著痛苦的煎熬……
究竟是什么導致了這種怪現狀?其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又是什么?作為消費者又應該如何應對?TOM科技請來了賽諾副總經理葉平、長虹副總經理吳定剛、松下副總經理田孝齊、LG擔當部長樸永國,一起和廣大網友探討這些話題。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今天我們討論的話題是等離子是如何被落入誤解的怪圈的,我們請到的嘉賓是LG部長樸永國、松下副總經理田孝齊先生,還有長虹副總經理吳定剛先生,以及賽諾副總經理葉平先生。在廣大消費者心目當中,認為液晶電視是特別神圣的產品,比等離子電視好,而且消費者認為它進入市場很好,但專家認為這是一個誤解,我們想了解一下是怎么落入誤解的怪圈的?
田孝齊:金子總會發光,但發光的并不一定都是金子。等離子在前幾年,特別是去年以來,金子上蒙了一層灰,所以光亮度在降低。為什么發生這樣的情況呢?我認為有幾點,一個是老百姓有一個迎合新的心理,因為等離子大屏幕推出有3、4年的時間了,液晶一直做不大,在去年9、10月份推出37英寸液晶好象是嶄新的東西,大家都覺得新的東西就是先進的東西,老的東西相對落后一些。
田孝齊:第二由于平板顯示是新興的行業,國內真正對他的優劣性大家還不是非常的明了,所以有一段時間輿論認為液晶代表先進,等離子相比之下有點兒落后。輿論的導向也造成了好象等離子不如液晶,這是第二個誤解。
田孝齊:特別是有些媒體報道說液晶銷售量大幅度上升,或者等離子銷售持步不前,也造成了不良的傾向。我們今天談是把真相告訴消費者。
吳定剛:我來說說,從技術方面來說,等離子在對比度、射度和亮度方面都比液晶要好,第二方面等離子沒有響應時間的概念,也沒有拖尾的現象,看運動更加的流暢。第三,從目前同等尺寸的液晶也好,等離子也好,性價比等離子是優于液晶的,從這三個方面,在輿論也好,在消費者認可也好,在認識感覺等離子好象沒有液晶好,這種認識我認為是不可觀的。通過今天也想給消費者傳遞一個信息,在大尺寸,特別是42寸,40寸以上選購電視產品的時候,我建議大家還是從性價比,從圖象的質量方面,從色彩飽和度方面等等看。
吳定剛:還是選等離子比較好一些。
樸永國:最近液晶價格下降的很厲害,等離子和液晶的產品都有特點,小尺寸來說液晶比較有特點,大尺寸等離子還是比較有特點,最近在40寸上發生競爭的時候,液晶和等離子的競爭就發生了。液晶和等離子為了共同發展,競爭是可以的,但廠家一定要讓消費者充分理解等離子和液晶產品的性能和功能。各家推廣自己產品的強點,小尺寸還是液晶好,大尺寸還是等離子好。
葉平:關于誤解方面,我想從數據上,剛才他們都提到小尺寸和大尺寸的問題,有一個誤解就是液晶和等離子不能直接的進行數據比較,液晶是從幾英寸到幾十英寸全方面的,而等離子是大尺寸的。現在很多機構把他們直接比較,但最公平就是都在一條起跑線上,在40英寸以上進行比較,40英寸一塊比較就會和全部比較有所不同了,畢竟我們只做大的,就像大眾媒體和專業媒體不能比發行量一樣,大眾媒體就是很大的范圍。等離子如果在大屏幕尺寸方面,我們提出三個特征。
葉平:一個特征是平板主流,包括液晶和等離子,第二就是等離子和液晶目前處于相斥,或者對弈的局面,談不上誰吃掉誰。第三也不能否定大液晶電視的增勢非常的強勁。如果把整個液晶和整個等離子比較是并不合適的。
主持人:現在一般媒體的比較,或者一些調研機構,把幾英寸到幾十英寸一塊來比,這樣比是不公平的。咱們三家都是既生產液晶電視,又生產等離子電視的。在同一個尺寸,比如40寸左右的電視,咱們液晶和等離子銷量相比是怎么樣的?
田孝齊:全世界各個市場不一樣,中國是一個特例。今年大概在中國市場上等離子40寸以上大概占50%出頭一點兒,液晶大概50%不到一點兒。那么在歐美國家等離子大尺寸大概要占到80%以上,在歐洲大概要占到75%以上,在韓國大概是60%以上。各個國家的數據不一樣,但從歐洲也好,美國也好,美國高清信號這么發達,但大屏幕的電視機還是以等離子作為主流的。這跟宣傳兩種產品的特點是有關系的,我們松下主張,我們有兩個很清楚的定義,我們大屏幕指70英寸以上的。
田孝齊:第二電視機,電視機是收看活動圖像的,并不是收看靜止圖像的。這兩個觀點,大屏幕、電視機上等離子占有優勢。一會兒我會把技術的東西一點點講一講。
吳定剛:長虹在40寸以上電視當中,等離子跟液晶在數量上的比例應該是6:4的關系,當然現在長虹也在積極的研討,我們在想怎么做好在多種顯示技術并存的情況下,怎么協同發展。因為現在的顯示技術越來越多,CRD、投影、液晶、等離子,包括后邊馬上就要出來的SED、FED等等這些顯示技術。我們最終一個目標,就是在多種顯示技術并存的情況下來協同發展。
樸永國:我們LG電子來講,在五一節的時候我們賣出量液晶比等離子多,就是指40寸以上的。我們以后的競爭是液晶彩電和等離子彩電以宣傳為主,液晶宣傳很多,但等離子大家知道的并不是很多,我們一定要加大宣傳。變成紅海,等離子會開發大屏寸的市場,公司準備努力開發50寸的市場。這是我們的目標。
主持人:昨天會議上我聽侯秘書長說彩電企業都偏向做液晶,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做液晶可以上量,量可以特別大,從很小屏幕到大屏幕。等離子這邊只是生產大屏幕的,量上不去。我想問一下各位,咱們以后在等離子方面投資以后會是怎么樣的,會有哪些舉措?
田孝齊:侯秘書長說這句話有點兒誤解,索尼放棄等離子,據我了解,因為我們公司跟索尼公司有很悠久的關系。在等離子開發初期索尼并不看好等離子,它認為等離子的功耗和亮度是沒有辦法解決的,所以他生產了一個等離子和液晶的比較PACD,最后發現這是錯誤的,終止了開發。三年之后等離子非常的成熟了,索尼既然沒有參與等離子的開發,就沒有掌握等離子的核心技術。索尼三年之后再加入進來,肯定競爭不過松下,或者競爭不過其他廠家,索性就不搞等離子。正好LCD技術的大門敞開,三星正好找合作伙伴,就跟三星成立了LCD的公司。
田孝齊:不是他們并不做,而是他們沒有掌握核心技術。做等離子,做電視機的等離子是一個含義,顯象管是另一個含義。現在世界市場上大家對等離子,特別是松下、日立、三星、LG,他們對等離子一直看好,特別是在歐美市場,當然他們也看好亞洲市場。所以從去年開始,在不斷的加大對等離子的投資。松下最近連續每年投一個工廠,最大的工廠今年開始要動工了,月產96萬臺,年產是1000多萬臺,等這個工廠建成以后,我聽說LG也在擴產,日立也在擴產,三星我聽說計劃推遲了,但現在也提前啟動了。而且據我了解國內很多廠家也想上等離子生產線。
樸永國:一個是看市場的狀況怎么樣,另外就是技術有沒有競爭力。剛才田總說了,歐洲國家是等離子和液晶電視占有率是80%和20%,我們是60%和40%,從競爭力來講,小尺寸液晶電視比較有競爭力,50寸還是等離子比液晶競爭力多,而且等離子發展可能性也多,我們公司也準備擴產投資。
主持人:有具體的計劃嗎?
樸永國:是的。
吳定剛:液晶比等離子量大,這個事實我們看是不用回避的,總體來講,液晶整個尺寸面很廣,從小到1寸,大到做到50幾寸、60寸,等離子適合做大,做的越大性價比越好,一般都是從40寸以上走,所以數量沒有辦法跟液晶相比。第二長虹作為國內一個著名的企業,我們現在也在考慮到,隨著平板時代的到來,整個平板產品的核心技術,我們作為國內任何企業現在都還沒有掌握,主要是這里面拼生產,長虹也在積極的通過幾種方式,一種方式是跟上游的,比如韓國的企業和日本的企業建立長期合作伙伴關系,爭取進行產業鏈的整合,從而達到能夠有一些更好的資源。
吳定剛:第二方面也是積極尋求通過跟上游資源的參股、控股的方式,爭取獲得更多的上游資源。
葉平:我覺得這里面有這么一個問題,一個市場一定要有差異化,比如我做液晶,也不見得液晶不好,或者我們做等離子,也不見得等離子就好。大家都做一樣的事情,那么市場就太平淡了。比如在日本,我松下、日立小屏幕做液晶大屏幕做等離子,夏普就是液晶,索尼現在以液晶為主,三洋既有等離子,又有LCD。我覺得應該是這樣不同的企業尋找一個適合自己的市場把它做好、做透。并不是全國一盤棋,就像過去穿衣服全都穿藍色的衣服,現在是穿紅色的好,還是綠色的好呢?應該是各有各的長處,像企業做決策也是一樣,大家不可能上下游都通吃了,應該是多元化,這樣才能使市場有更好的發展。
記者:分辨率之爭不久以后就不會是問題了,有一個燒屏的問題,可能成為等離子下一步被購并的問題,因為用戶看電視不可能持久看一個頻道,這有沒有什么解決辦法?
田孝齊:我先來講一下等離子,從技術角度講。咱們國家原來的電視轉到平板電視,也就是數字化電視的轉換。我們昨天也聽了專輯的報告,實際上情況也是這樣,目前全數字的器件就是兩個,一個是等離子,一個是DLP的投影。其他都是半數字,半模擬。液晶前部分都是數字,但轉到屏幕是數字轉換到模擬的。由于等離子有這樣一個特點,所以它的圖像質量非常的好。
田孝齊:第二點,雖然現在分辨率之爭不是一個問題了,特別是三個月之前我們國家標準初步出臺之后,分辨率之爭等離子受打壓很多,我想簡單說幾句,過去是模擬電視,現在進化到數字電視,數字電視實際上是統稱,上面有三個標準:SD、HD、FHD。SD在美國是ED,SD中國和美國和世界各國標準是一樣的,HD中國和世界各國的標準是不統一的。有的國家定的標準是650線,有的國家定的標準是720線,都是垂直方面的。中國橫向垂直都要720線,所以中國標準比全世界都要高。FHD全球標準都是統一的。
田孝齊: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一個人2.2米,到這個層次你就是2.2米,沒到就沒有達到標準。大家都不是姚明,姚明就一個,但2.2米以上是不是都能夠打籃球?為什么看電視要選等離子呢?物理分辨最終體現,消費者看電視最終是看實際的分辨率,實際的分辨率差異就很大了,等離子實際分辨率是很好的,物理分辨率能夠做到720,動態分辨率也能夠做到720,靜態分辨率也可以做到720。而液晶拖影是非常嚴重的事情了,大概是人走路的時候,液晶分辨率如果是710的話,實際分辨率是400,滿足不了高清電視的標準要求。這是一個。
田孝齊:第二葉總也講了,等離子和液晶各有優缺點。以前講液晶功耗低,等離子功耗高。液晶耗電不變,等離子像一個變頻空調,隨著明暗的變化在變化,現在經過很多的實測,我昨天也看了一個韓國的報道,收看暗電視等離子比液晶電視耗電下降20%,收看明亮電視等離子比液晶耗電,一個是270瓦,一個是260瓦。我們現在對產品進行跟蹤,液晶大概在1.6萬小時的時候,亮度衰減達到40%。
主持人:也就是說液晶壽命也就是1.6萬小時?
吳定剛:隨著使用時間的長,亮度就衰減一些,并不是沒有辦法看了。
田孝齊:我們定義是50%的時候就認為是壽命終了,而測到1.6萬小時衰減40%,如果往后走能不能走平,這不好說。102×768并不是障礙,可以根據中國的標準進行改進。再就是常用問題,等離子確實和液晶相比有一個常用問題,如果圖像一直靜止,熒光會發生疲勞,如果24小時一個圖象一直在紅,一天、兩天,最后把這個圖象變得這里面會有一個殘影,這完全解決不可能。液晶雖然很高了,但超過等離子是不可能的。液晶加了電壓是液體產生的發光,等離子加了電壓是氣體產生的發光,氣體的流動性和液體的流動性完全是不一樣的。如果改成氣體,那就不叫液晶了,節叫氣晶了。
田孝齊:我們現在在線路上做了一個處理,就是每隔一定的時間,里面的掃描會移動一下,過五分鐘從這里移動一下,過五分鐘從那里移動一下,使烘機減輕,從而解決殘影,殘影對家庭用戶問題是不大的,因為大家不可能看一個靜止不懂的圖像看24小時,這個殘影主要是工業上用的比較多,比如航班顯示,上面幾個詞永遠是出發時間、到達時間,這是永遠不動,這就容易發生。就我講的把他過五分鐘自己會移動一下來解決。
網友:液晶電視在后端不是一個純數字,可能還存在模擬的信號轉換,現在說數字家庭時代,這個對以后收看數字節目,接受數字信號有沒有影響?
田孝齊:我這里非常要強調一遍,對收看數字信號,不要說是數字電視,就現在CRD電視,收看數字電視,每一個機頂盒都可以收看,就是把數字信號變成模擬信號收看。而CRD達不到數字,所以效果差一點兒。他最后數字還要變成模擬出去。
網友:在今年10月1日的時候,42寸等離子的價格會降到多少?
主持人:有沒有這樣的計劃?
田孝齊:這個我簡單的回答一下,降價肯定是消費者大家都很需要的,但是我舉一個例子,42寸等離子的電視在中國國內已經是全世界最低的價格了,我最近查了一下美國的銷售價格,松下品牌在美國等離子42寸大概價格是1900美金到2000美金,如果算2000美金就是1.6萬,美國要加7.5%的消費稅,美國一個機架是50到100美金。而我們現在松下在中國的市場價格是1.4900塊,去商場還能還下500塊錢左右,已經比全球價格低了。而且大家預計2008年做到每1英寸50美金,中國2006年我們提前兩年達到了這個水平。至于降多少,只可能降2%,或者5%,不可能出現20%或者30%。
田孝齊:當然也有可能出現,就是把前幾年庫存的處理拿出來,或者抽獎,拿五臺開一個獎,這個我都不排除,這是我的觀點。聽聽吳總,吳總這方面是專家。
吳定剛:對消費者來說是價格越低越好,這是第一個觀點。第二中國的等離子,我到韓國和日本去過,我看了一下,同等規格尺寸,同等功能的,樸部長清楚一些,中國等離子整機的價格比韓國和日本低20%到30%。現在價格要下調,下調多少,是根據市場的需要,但肯定下降的空間逐漸的走低,如果降的太多,企業就沒有多余的錢可以投入,整個中國電視產業也會逐步的下降。所以現在買是最好的。
葉平:我提一個否定的意見,我并不認為價格越低越好,我曾經有一個趨低消費,罪不可恕。大家都想買便宜的,但買最便宜的往往容易上當。如果松下把自己42寸等離子賣到8000塊錢,如果沒有認識人的話,我絕對不敢買,我認為那并不是真正的松下,或者多少年庫存的。也要教育一下消費者,并不是越低越好,比如買房子,有人就買最便宜的房子,我沒錢嘛。有人買中檔的房子,有人買高檔的房子,根據你的經濟能力,當然別上當就行,花了200萬,買了20萬的東西。
葉平:并不是所有人都買最低的東西,那就是趨低消費了。根據美國研究,世界存在一種趨優消費,跟買豪華奢侈品不一樣,人們在自己能力的基礎上,買一些更好的東西,多花一定的錢得到更好的產品和更好的服務,我們消費者要逐漸走向成熟,你可以看見很多例子,比如買化妝品,你能買最便宜的嗎?我可能買不起最貴的,但我不會買最便宜的。買車也是,人們一般都會買中檔或者高檔的車。買房子也是一樣,最低價格的時候,廠家這么難受給你做這么一個低產品,做到最后我還賠,我相信他不會給你好好做的,除非雷鋒,肯定在某些方面給你減少一些,最終受害還是消費者。
葉平:當然在成本可行的情況下降價我并不反對,我反對的是什么都要買最便宜的,那肯定會上當。
田孝齊:等離子推出的系列是SD、HD,明年還要推出FHD,這是三中不同的產品。前一段時間報紙有一個導向,就是SD是國外淘汰的產品弄到中國來了,所以等離子完全是淘汰的產品。這完全是誤導,像美國高清電視播放這么久了,SD的市場需求量還是有很多。明年還會有30%的比例。從SD來說,是標準清晰度,比DVD的清晰度要高,而且向上兼容,可以收看HD的節目,也可以收看數目電視的節目。離開三米左右,看電視HD比SD,如果高清晰信號略微好一些,像現在的信號是根本沒有差別。FHD也是這樣。
田孝齊:三種不同檔次的產品當然有三種不同檔次的價位,我希望價位比較低就購買SD的產品,也是非常好的數字產品,不是淘汰產品。條件比較可以,可以買HD,如果你是錢比較多,或者你要求都是頂級的享受就買FHD。特別是看新聞聯播、電影大片人的分辨率是很難看出來的,但看風光片,層次非常豐富的片子上是有差別的。這我感覺到要跟老百姓講清楚。
樸永國:價格一定要看市場的現狀如何,市場等離子上市到現在,每年下降了10到15%左右。到國慶節下降會下降,但下降跟以前相比沒有那么厲害,可能是2%、3%,或者5%左右。
主持人:中國消費者為什么一直期盼降價呢?因為這幾年降價降的太多了。前一段時間有一個報道,說PCR一個老總就說液晶電視量產之后,它的成本比CRD還要低。我不知道各位對這個有什么評論,如果比CRD還低的話,那肯定等離子就很難過了。
吳定剛:這要看一個時間問題,根據現在液晶電視關鍵部件,就是屏,這塊的投資幾百億人民幣,幾十億美金,相對CRD顯象管的投資大得多。不是不可能,液晶電視的整機成本低于CRD,但要看多少年,有可能是100年,能等嗎?
葉平:還要看尺寸。
田孝齊:全世界生產液晶的廠商分三類,一類是一線廠家,比如LG和飛利浦,有好幾條生產線。第二類廠家有2、3條生產線,第三類廠家只有1條生產線。現在液晶屏材料成本和售價已經是差不多了,所以現在做液晶屏的兩線、三線的廠家是巨額的虧損,像國內去年有一公司報表虧損15個億,這可能比CRD做的低嗎?我感覺媒體有責任。我感覺到有些西方的媒體是這樣的,他聽過來的東西一般要做一個求證。
田孝齊:我聽您說完了之后做一個求證,可信度怎么樣,因為國外對媒體還是非常相信的,我感覺中國現在有些媒體你說的話他不求證,就據什么什么,據什么什么,然后死無對證。就像吳總說的,100年、200年之后可能CRD的東西就像200、300年前的古畫一樣,那時候的液晶電視可能比CRD低。但現階段可預見的未來,10年、20年,這是不可能的。投資一條液晶生產線,最起碼8億美金,而且每年折舊多少錢?
主持人:可能成本都沒有收回來,下一步又要更新了。
田孝齊:對,我們是國內第一家做等離子的企業,我們是2001年成立的,我們成立之前42英寸SD的等離子在國內賣8.899萬。現在我們同規格帶高屏的東西已經降到1.3999,你算一下五年的降價幅度。這個不能按直線推移法,如果按照直線推移法,那最后就沒了。
主持人:有一個昨天參加會議的記者寫報道說,等離子陣營放棄了42英寸的陣營,進入了50英寸。
樸永國:不是這樣的,等離子42寸已經進入了紅海,一是等離子要加強宣傳,第二成本減小,我們等離子也有產品競爭力,最近液晶價格下降很厲害,所以進入紅海,大屏幕大部分還是在42英寸之內,所以我們等離子是以42英寸為主做。
田孝齊:等離子是液晶是什么區別呢?等離子做的越大優勢越明顯,液晶是做的越小優勢越明顯。在中國國內50寸以上的等離子只占總等離子銷售中4%左右,你推出了42寸做4%的,那就不要做了。
主持人:液晶近來出現大的跳水,40英寸有1萬以下的,42寸等離子電視價格半年沒有什么大動作了,等離子價格優勢怎么體現?
吳定剛:在個別的廠家在42寸的液晶上價格做了一些下調。剛才葉總也說消費者買東西應該比它的性能和價格,如果是一味的低價,這樣對中國家電企業,包括世界家電企業都是災難。第二價格賣的低的東西,可能得看一看它的性能和它的質量。
葉平:據我們所知,這些跌破1萬的液晶,都不是這些廠家的主流產品,都是過去的產品,或者比較老的產品,不是他們現在出的產品。要從消費者角度,我花1萬塊錢,中國城鎮居民人均一年可支配收入也就是1萬塊錢,在國外花一年的收入買一個東西是很大的錢了,為了少花1、2000塊錢買一個便宜的東西也不合適,我花幾千塊錢買一個便宜的東西還好,但花1萬,那就有點兒不值了。
吳定剛:廠家也好,商家也好,是一種炒作,沒有多少臺,賣了就完,所以消費者選擇要分析這些問題。
田孝齊:我提兩個可能,因為最近世界上六大生產線和七大生產線陸續投產,但液晶電視在歐洲市場、美洲市場的增長受到了阻礙,沒有像中國這樣大家看好液晶,在美國和歐洲市場受到阻礙,但產量拉好了,不做怎么辦?現在賠錢也要做,虧本也要做。這是一個可能。第二等離子行業我們屏不合格的全扔掉,但液晶電視有A級品、B級品、C級品,黑點的多少是賣出來的,我只能猜測,因為有的消費者投訴,我買到液晶黑點怎么那么多,也可能用B級品、C級品,這樣成本就做下來了。當然是我的猜測。
主持人:未來電視中國格局將是怎樣的?
吳定剛:隨著整個顯示技術越來越多,我剛才也談過,CRD、背投、危險電視、等離子,以及馬上要出來的SED、FED等越來越多,我在想一個問題,在短期內,十年、幾十年,任何一個顯示技術想完全取代另一個顯示技術是不現實的。所以作為長虹,我們重點也在考慮在多種顯示技術下我們如何發展。把我們每一種顯示技術,通過差異化的產品,差異化的功能,給消費者提供一個更能夠適合他們自己需要的產品。這是我們作為企業最終的目標和宗旨。
田孝齊:顯示產品多元化的格局是并存的,無非這種產品占有率高一些,現在是世界經濟一體化,中國不可能游離于世界經濟之外,由于消費者對平板電視特性越來越清楚的時候,中國會加入世界的潮流。我還是這句話,在大屏幕的收看電視的產品,也是液晶和等離子并存,但以等離子為主,小尺寸的主要是液晶和CRD并存的局面。至于OAED,那是后十年逐漸加入的,并不存在誰淘汰誰。
樸永國:產品并不是廠家決定的,而是消費者決定的,液晶彩電和等離子彩電都自己的特點,我們公司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我們會盡最大的努力供應最好的產品。
葉平:現在是多元并存,甚至包括CRD彩電,包括背投彩電,日立也在做背投,還有危險電視。未來3、4、5年也是多元并存。再未來,隨著更新的技術進入,那更是多元并存了。最近的未來和長遠的未來都是多元并存,只可能是誰在某些細分市場大一些,誰在某些細分市場小一些,但不可能一個產品永遠獨霸一個市場。
主持人:感謝各位嘉賓參加這次訪談節目,也感謝我們的廣大網友關心這個話題,本其節目到此為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