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電視臺數字電視《世界地理頻道》 |
5月23日,在第九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上,北京歌華有線網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北廣傳媒集團有限公司、鼎視數字電視傳媒有限公司同臺展示了北京數字電視發展前景。但當問及北京地區何時能收看付費電視時,歌華有線稱鼎視傳媒只要定好節目價格,付費電視很快就能和用戶見面。而鼎視傳媒則表示,鼎視目前擁有的20多套付費節目由歌華來負責網絡傳輸,只有北京實現整體平移后,付費電視才能真正落地。對于兩者的相互推諉回答,肯定不會讓關心北京數字電視建設的人們滿意。眼看著其他城市的數字電視轉換工作風風火火地展開,而且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人們不禁會問:北京何時才能收看付費數字電視?
困難重重——北京付費電視舉步維艱
在這次的科技產業博覽會上,雖然歌華有線、鼎視傳媒、北廣傳媒同時為北京數字電視用戶展示了各種數字電視的功能和增值服務以及付費電視節目的內容。但談到北京數字電視何時完成整體平移,用戶何時能收看到付費電視時,三方都三緘其口,并表示具體規劃需要政府部門和相關機構來定,只有北京實現整體平移后付費電視才能真正落地。
中央數字電視節目展覽臺 |
在國內,數字電視發展的初期,有人認為標準不明是限制數字電視發展的主要的原因。而在機卡分離標準出臺以后,有很多人認為節目內容則是關鍵,但是對于基礎設施來說的網絡建設卻遲遲沒有方案出臺,或者說沒有適合的方案出臺。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局面呢?僅僅是在北京而已嗎?其實不僅是中國,其他國家都曾經或正在采取有力措施,推動有線電視從模擬向數字整體轉換。有線電視的頻道資源是有限的,在一個地區同時提供模擬和數字兩種信號,受資源限制很難保證信號質量,如果不整體轉換,就不能充分發揮數字電視的優勢。但是光意識到這個問題是遠遠不夠的,在建設過程中,牽涉到很多的方面,而問題也很多,但目前很多地方都是各自為政,遇到問題相互推諉,這樣才使得北京的付費電視舉步為艱。
數字電視產業發展如火如荼,標準的出臺、數字電視整體平移,終端制造商紛紛推出高清電視和機頂盒,這原本是件好事情。但看似熱鬧的背后,暴露出產業發展進程中的種種問題:各網絡公司各自為政,終端廠商只能根據不同地區的網絡公司提供不同的產品,機頂盒成本居高不下,多方不統一。
缺少政府的政策支持,政府領導對廣電業務不了解,缺乏相關經驗而不敢輕易決策,政府各職能部門對數字電視整體平移開綠燈的確非常困難。而且問題地方政府可以解決,而有些廣電體制內的問題,地方政府即便插手也感覺力不從心,像網絡整合帶來的阻力。在很多地方,網絡整合沒有為數字電視鋪路,反而阻礙了數字電視推廣進程。
量體裁衣——數字電視轉換方案何時塵埃落定
目前在國內,有幾個城市的數字電視推廣工作做得比較好,而且各有特點,因此也分別被稱為:佛山模式、太原模式、青島模式和杭州模式。而這幾種現有的數字電視幾大推廣模式孰好孰壞?很難說,應該說適合不同的地區特點,如果北京要想大面積推廣數字電視的改造工作,但是僅僅是原樣照搬,相信可能有很大的阻力,如何借鑒這些優秀的經驗,走出適合北京特點的路才是真正要解決的問題。那么我們就先來看看其他地區數字電視轉換方案有什么可以借鑒的地方。
“青島模式”,其實質就是整體轉換。這種方式主要是由有線網絡公司向用戶免費提供機頂盒,同時提供較多附加服務、提高收費,以消化機頂盒的成本,這一模式正好解決了目前數字電視發展中遇到的資金瓶頸問題。這種方式比較能為廣大用戶接受,但是機頂盒成本回收時間長是很大的問題,如果僅僅靠廠商投資,就目前北京地區數字電視轉換進程來說,資金回收壓力遠遠非這些廠商的所能承受。
“佛山模式”,是一種以“一卡一費”為特點、逐區域全部關閉模擬電視、按頻道銷售的節目運營、多元化合作引資模式。轉換為數字電視后,用戶收看電視的所繳納的費用提高。但是現在機頂盒價格高和投資回收期長是目前的一大瓶頸,即使是通過政府多品牌競價方式采購的基本型機頂盒和智能卡,目前也仍未達到預期的價位,佛山城區約有100萬戶有線電視用戶,按照每個機頂盒700元的費用,2006年前光機頂盒一項至少就需要投資7億元人民幣。但是如果是在北京,用戶的數目更加龐大,如何說服更多的投資者參與這項工程是目前最大的難題。
“太原模式”,最大的特點一種自掏腰包的解決方式。青島模式主要依靠廠商的投資,而佛山則是借助了外來投資者的力量,太原模式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力量來解決資金問題,除了來自市政府方面的支持外,利用本身一定的資金積累。因為各種模式所面臨的最大問題都是巨額的投入資金。青島模式也好,佛山模式也好,都是為解決資金瓶頸而提出的。自掏腰包固然是好,但如果北京要想在短時間內將數字電視普及,先要想想如何湊足這筆資金。
付費頻道展示區 |
其實在各地的數字電視網絡建設中,采取的模式是多種多樣的,哪一種最好很難說。由于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廣電運營現狀不一樣,各地方整體平移的方式肯定也不相同,因此更應該充分考慮到經濟發展水平和廣電建設現狀,找出一種適合自己的建設方式。上面我們也可以看出來,雖然各地的發展模式都有各自的特點,但對北京來說,如果原樣照搬都不是非常適用,究竟應該采取何種方式呢?還是值得商榷的問題。
突破堅冰——如何改變北京付費數字電視現狀
要想改變目前北京數字電視轉換的現狀,首先是政府加強推動。北京奧組委已經對國際奧委會的承諾,2008年北京奧運會將采用高清數字電視技術向全世界進行轉播,而作為奧運會的舉辦地,如果連數字電視網絡都還沒有普及,即使有高清數字電視信號也沒有用。而從全國的轉換情況來看,在廣電網絡的整合和數字電視的整體平移中,政府的態度都是一個左右事態發展的重要力量。
其次是多方資本的進入。從其他地區的情況來看,佛山、青島、太原模式中,或者是自掏腰包;或者是廠家負擔;或者是外來投資資金。這些地方所采取的方式都有自己的特點,比如佛山的外來投資者多,而且看好這個市場,那么就可以利用外來投資資金;太原是本身的在這方面的資金積累比較豐富,加上政府的支持,足以負擔;青島則是通過和廠家的合作達到目的。而作為北京來說,需要轉換的用戶數量非常龐大,僅僅依靠其中的一種或者兩種資金來源是肯定不購的。從政府資金、外來投資、廠家資本以及民營資本、銀行貸款等多方面入手,共同注入資金,在之后的運營收益中,按照比例進行分成也不失為一個好的解決辦法。
![]() |
機頂盒——永遠爭論不完的話題 |
數字電視轉換最大的難點就是整體平移,其中首要的就是機頂盒由誰來負擔。如果是贈送機頂盒的方式,考慮到北京的顯示情況,在資金投入方面可能非常巨大。如果是采用用戶負擔的方式,大家長期以來習慣了收看免費節目,要讓消費者多花數倍于有線收視費的錢來收看數字電視頻道,目前恐怕很難。一臺機頂盒只能連接一臺電視,家中有多臺電視的用戶來說,要購買多個機頂盒,還要為每臺電視的收視費另外支付費用,這種收費模式對絕大多數用戶而言,顯然是難以接收的。要想讓消費者掏腰包一定要讓消費者覺得物有所值,以現在的情況來說,只是畫面更清晰,而內容方面,雖然加入了一些新的頻道,但很多頻道的節目內容雷同,換湯不換藥。轉換后只是變相提高了收視費,并未做到物有所值。因此要讓消費者買單,還要改變的就是節目的內容,需要更加豐富。
總結
目前北京所有的數字電視試點用戶,都是在歌華現有的300萬戶的有線電視網絡上搭建起來的。由于政策不甚明朗,試點階段的數字電視用戶還非常少。雖然現在個人可以申請,但大部分北京的消費者對于什么是數字電視、怎么才能接收,以及數字電視到底有什么優點等問題仍然不清楚,加上目前個人申請需要自己負擔機頂盒的費用,所以現在推進的步伐還是相對緩慢。2008年北京奧運會眼看就要到來,首次在自己家門口舉行如此重大的體育賽事,而北京現在的數字電視轉換還沒有完全鋪開,相信不管是政府還是企業都感覺到了空前的壓力,加快轉換的進程已經是迫在眉睫,只是希望不要讓北京的用戶等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