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權威認證機構究竟有哪些呢?認證標識“長”得什么樣?據記者了解到,目前已經開展高清認證的機構只有中國質量認證中心(CQC)和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所(CESI)兩家。
此外,國家廣播電視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負責替CQC從事檢測工作。
CQC認證已發60多張
目前已經宣布獲得高清認證的企業,其產品所獲得的認證其實都是由CQC頒發的。
自高清認證工作開始以來,康佳、TCL、海爾等3個廠商均宣布自己的產品第一個獲得高清認證。此后,廈華方面也稱,其“通過高清認證的共有5大系列,是眾廠商中通過認證產品機型數量最多的企業”。而等離子電視的主力軍松下也稱獲得首批論證。
對此,有業內人士透露,真實情況應該是“20多家知名大型電視機生產企業的60多個型號的產品率先獲得了首批高清晰度電視機CQC標志認證證書”。也就是說,大家其實是同一批獲得認證的,所以各企業在宣傳時就都敢理直氣壯地打出“首批獲得認證”的旗號。不過,這也引起了市場對于認證工作混亂的壞印象。
而另一家認證機構CESI的所長莫瑋表示,該所將在“五一”黃金周前發布第一批通過認證的產品名單,并粘貼相應標簽。
據了解,CESI開展的數字電視認證不僅包含“高清認證”項目,還包含“標清認證”項目。據莫瑋介紹:“CESI的標志分為‘高清晰度’、‘標準清晰度’和‘機卡分離’3種,加貼有標志的產品表示其產品的顯示能力達到了某個水平或具有某些功能。如某個平板顯示器加貼‘高清晰度’標志,表示該產品具備高清顯示能力,它的圖像格式的兼容性、信號接口和顯示能力達到了標準規定的高清晰度的要求,顯示圖像的清晰度達到720線以上,聲音質量也符合標準的要求!
國家高清標準公布后不久,CQC就迅速通過了對20多家企業60多個型號產品的認證,因此,市場上對于高清認證是否權威的質疑也隨之出現。
對此,上海律協特邀委員、法律專家趙占領表示,作為認證機構應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嚴格依法辦事,對認證產品進行多方面測試,以保證產品的指標、性能符合要求等。如果有消費者發現,廠商宣傳的通過認證的產品沒有達到認證標準,那么完全可以對制造商和認證機構進行起訴,一經查證出具虛假的認證結論或者出具的認證結論嚴重失實,認證機構和有關人員也將承擔連帶法律責任,包括行政責任、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