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信息產業部公布了25項數字高清電視標準。有關專家表示,按照該標準的規定,當前市場上銷售的32英寸以下小屏幕液晶電視和42英寸等離子電視多數都達不到高清顯示標準,而42英寸等離子電視,則全部不達標。
消息甫一傳出,業內大嘩。此前雖也有人聲稱當前主流數字高清大多是標清,但大家絕對沒有想到問題是如此嚴重。
其實,不僅彩電廠商,就是業界普通人士,也早就意識到當前大行其道的數字高清電視難以達到標準。早前就有不少專業人士提醒買家,在國家數字高清標準出臺前,慎買數字高清電視,以防假冒偽劣。而彩電廠商在實施不正當競爭時,也曾相互攻擊過對方的數字高清電視其實是標清電視。去年,一度還曾曝出日本彩電廠商公開宣稱國產數字高清電視全不達標的言論,而國產廠商也曾予以反擊,表示日系高清并不高。
在原本就頗為混亂的數字高清市場上,央視斜刺里殺出,推出了自主制定和命名的“央視高清認證標準”。央視表示,其不久將推出數字高清頻道,而只有真正的高清電視才能保證電視畫面質量的高清晰度,因此為了確保消費者的高清電視質量能過關,打出了“央視高清認證標準”。然而,央視畢竟代表了不少國家意志,在其推出“央視高清認證標準”后,立馬遭到各方言論的圍剿。行業主管部門有官員放言,如果央視采用MPEG-2作為高清數字電視編解碼標準,一年至少要向國外組織交納100億元專利費,對央視非常不滿;中國消費者協會負責人也公開指責央視此舉有可能誤導消費者購買,挺身而出為老百姓帶言;而彩電制造商也認為央視不具備實施高清認證的資格,純屬商業炒作行為。
但是就有不信邪的,畢竟央視在國內的影響還是非常大的,就像中消協說的央視可能誤導消費者購買,其實就是針對央視的影響力而言。如果是一家普通廠商打出這樣的旗號,相信沒幾個人會上鉤,至多也就是欺騙一小撮消費者而已。在央視推出認證標準后,日本彩電廠商松下和日立先后與央視簽署協議開展推廣合作。在此次合作中,按照央視的相關規定,日系廠商要交納5000萬元獲得“ HDTV@ ”標識,同時還要為購買其高清電視的消費者代付第一年的高清頻道收視費用,也就是每戶一年1440元。在業界有言論質疑央視合作方只有日系企業沒有國產彩電廠商后,海信不久也與央視簽署了相關合作協議。
然而,的確像專家和國產彩電廠商所預言的,“央視高清認證標準”并不能代表國家意志,其權威性的確令人懷疑。其實,早在3月21日舉行的2006年中國電子信息產業工作通報會上,信息產業部綜合規劃司負責人就表示:數字電視機標準即將公布。當時,大家就已明了,一旦該標準正式公布,必將成為國內唯一的衡量數字高清電視的國家標準,只有達到該標準的電視才可以貼上“高清”的標簽,其他自產自銷的標準將一概作廢。那時候業界就已經意識到央視標準要壽終正寢了,并有不少人士提醒消費者在國標出臺之前慎買“數字高清”電視。而最為尷尬的還是松下和日立等日系彩電廠商,面對國標和央標,真不知何去何從?即使他們還可以貼上央視高清表示到處“招搖撞騙”,但可能沒幾個消費者會理他們的碴。
當前,已經曝出的數字高清電視問題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屏幕的尺寸,一個是顯示器的播放清晰度。此前,就曾發生有幾家廠商相互攻擊對方的屏幕尺寸沒有達到標注的尺寸。據說,不少廠家在計算尺寸時把電視機屏幕的外延也計算在內了,而按照國標規定,只能算純粹的屏幕部分。而對于顯示器的清晰度標準,信息產業部在對市場上監測后肯定也發現了不少問題。根據信產部即將頒布的《數字電視液晶背投影顯示器通用規范》等6項標準,液晶電視、液晶背投電視、等離子電視和CRT背投電視等要想被認定為高清數字電視,至少必須滿足清晰度達到720線以上,CRT數字電視必須達到620線以上。而為了給彩電廠商有“改錯”的機會,其他標準都已于頒布之日起實施,而關于顯示器的6項標準則被推遲到2007年1月1日起實施。據此,業界分析人士認為肯定是大部分數字高清電視難以達到這一要求。
市場給國內外彩電廠商的時間并不多,即使延遲到2007年年初,廠商們也只不過獲得了8個多月茍延殘喘的機會。如果到時無法解決這一問題的話,肯定會在中國彩電市場掀起新一輪的洗牌。眾所周知,當前彩電市場已經陷入被動局面,大部分廠商都在試圖利用數字高清市場重振雄風,如果因為無法達到標準而被排斥在市場之外,豈不是不成功便成仁了。
廈華彩電的蘇鐘人表示,由于受顯示屏技術限制,42英寸等離子電視基本不可能達到720線的清晰度;即使是液晶電視,如果屏幕的物理分辨率沒有達到1366×768,并且沒有進行電路升級,都不可能實現720線的清晰度。業界人士也表示,信息產業部此次頒布的標準與國際標準不盡相同,具有明顯的中國特色。而就當前各方反饋的信息來看,這一系列的國標還是具有相當難度的。
數字高清市場正式啟動了,高規格的國標也來了,彩電廠商們何以應對?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