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盟反傾銷陰影下,中國家電廠商調整出口產品和出口地雖然有關“歐盟將對中國彩電恢復征收高達44.6%的反傾銷稅”的消息還只是一種傳言,但在本次廣交會上,來自歐盟的采購商還是明顯比往年下降約三成。記者在廣交會了解到,面對歐盟隨時可能舉起的“反傾銷大棒”,眾多國內家電巨頭們早已采取調整產品出口地、轉移生產基地、改變出口產品結構等手段進行規避。
就在廣交會開幕的一個月前,傳來歐盟方面“正在考慮”對中國彩電恢復征收高達44.6%反傾銷稅的消息。雖然該提議還沒變成既定的事實,但對本屆廣交會彩電出口已帶來了一定的壓力。“本屆來的歐盟采購商明顯減少,比去年大概少三成。”不少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向記者表示。一家中型家電企業銷售人員表示,今年來自歐盟的采購商在下單時表現得相當謹慎,有些聽到報價后就拿著計算機在旁邊算一會,有一些就不肯下比較大的訂單。
對于歐盟將對中國彩電實行反傾銷的傳言,廣交會上幾大彩電巨頭顯得相當“從容”。海信、康佳、長虹、TCL等彩電巨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紛紛表示已在海外設立生產基地,生產銷往歐盟的產品,所以基本不會構成大的影響。
據了解,調整出口產品結構也是中國企業規避貿易風險的一個主要辦法。“歐盟只是限制我國的顯像管彩電出口,平板電視不受限制。”海信進出口有限公司市場部新聞發言人亓鑫向記者透露,“因此,目前海信出口到歐盟的彩電主要是平板、液晶等產品。”
不過,對于中小型企業來說,轉變產品出口地還是最直接的辦法,一家中型家電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本屆廣交會雖然少了歐盟國家的采購商進場,但來自孟加拉、阿拉伯、南美等地區的商人增多了,估計成交額與往年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