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洋品牌在國內挑起的價格戰,本土彩電廠商終于開始出手反擊。近日,創維集團旗下4款平板電視開始大幅調價,其中40英寸液晶電視降幅達20%,42英寸高清等離子電視降幅近30%。市場觀察人士表示,這預示今年的平板大戰將相當慘烈。
進入2006年,平板電視市場爭奪硝煙彌漫。先是索尼借著春節市場攪局,其液晶和等離子電視全線下調10 %至15%。夏普也宣布砸入2000萬元促銷資金,最大讓利15%。隨后,三星、飛利浦、東芝等立即跟進,個別品牌4 2英寸等離子甚至跌破萬元。
創維彩電事業部總裁楊東文據此分析,中國彩電企業憑借在系統集成技術和營銷網絡上的優勢,通過價格攻勢將洋品牌逼到了市場"死角"。國家信息中心日前發布的《2005年度平板彩電白皮書》指出,國產液晶、等離子的市場占有率分別達到了74.30%和45.25%。
不過,日韓企業似有醒悟,根據權威市場研究公司GFK的監測,去年最后兩個月,國產平板電視市場份額呈下降趨勢,而且中外品牌之間的價差由去年初的1萬元大幅縮小到4000至5000元,更增加了洋品牌收復失地的信心。
在"春節戰役"中,與外資品牌的嚴酷價格"清洗"相比,國產品牌在盈虧平衡的壓力下集體保持沉默,雖然康佳在重壓之下被迫調整32寸、37寸產品價格,卻未能形成較大的市場反應。
據了解,今年日韓企業打響的平板降價戰,主要集中在26英寸、32英寸這些小屏幕上,試圖以低端特價機型進行主動攻擊淘汰大多數中國民族產業,迅速搶占中國市場。此次創維降價的機型,集中于40英寸和42英寸,顯示國產品牌有意在大屏幕上發力,通過先發制人的產品結構調整,拉大與洋品牌的距離。
據統計,2004年末,30英寸及以上的液晶電視零售量市場份額不足30%,而到2005年末,這一數字已經達到了60%以上。預計到2006年,隨著日韓及臺灣地區第七、八代液晶屏生產線的上馬,40英寸以上的產品將成為市場主流。而從中怡康的監測數據可以看出,2005年等離子42英寸仍處于霸主地位,占據近95%的零售市場份額,此外,50英寸以上的大屏幕零售量份額也有上升的趨勢。
面對創維的降價行動,TCL彩電事業部營銷總部總經理韓青表示,現在平板資源高度緊張,TCL并沒有要降價的計劃。長虹、海爾則表示會關注市場動態。
但是,有業內人士擔心,價格戰帶來了消費市場的空前繁榮,卻讓整個產業出現陰影。有資料顯示,國內平板電視行業毛利已由50%驟降到15%,凈利潤更不足3%,企業要盈利經營須增加新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