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中的李逵本是一條梁山好漢,性格憨直、善良,嫉惡如仇,好打抱不平。平日里,行走江湖一貫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由于此人力氣巨大,善使一對寬頭短柄板斧,人又生的黑猛,因此江湖人送綽號:“黑旋風”。可這俗話有云:人怕出名,樹大招風。本嫉惡如仇的“黑旋風”卻被人盜用為強盜的名諱。“假李逵”借自己也長的黑生,不知哪里淘換來一對大斧子,經常在荒郊野外,冒充“黑旋風”真李逵,打家劫舍,摞人錢財。雖然是狐假虎威,但也害人無數。不過幸虧老天有眼,善惡有報,這假李逵到底是讓“真旋風”撞見了,也算落得個應有下場。
現如今,雖然是太平盛世,但這真假李逵的鬧劇卻依然不少。要不,怎么專門有個3.15消費者權益日呢。就說今年炒得最熱的話題,“高清”可就出了不少新鮮事。05年大伙兒盼了一年的國家高清標準也沒能搭上狗年春節的末班車,讓大家空歡喜一場。不過,這絲毫也沒能擋住大量“高清電視”的蜂擁而至:不管真的假的,反正是從傳統CRT到液晶、等離子,到各種技術的背投,甚至是投影機,大伙無不在攪這灘渾水——不管有沒有真本事,能撈錢就行。
彩電廠商的這種“沒道義”、“不講誠信”、“鉆法律法規空子”的行為,最終受損失的還是消費者。這其中跟著湊熱鬧的還有“中央電視臺”,沒事整出個“央視版”高清,而且貼一個牌就要5000萬元,簡直就是趁火打劫:不過也真有上當的廠家……這也算央視的“高明”吧——反正最終,廠商的“上帝”會“買單”!這年頭“上帝”真是不吃香,竟然成了冤大頭。
不過,消費者也沒有必要太畏懼這“假李逵”。最好的方法就是等國家標準出臺了、市場環境凈化了,咱再出手——這樣絕對穩妥。而有些費者是等不了的,比如要結婚的(總不能連臺新彩電都沒有吧,我們都快到小康社會了啊),比如老電視突然除了問題、又不值得修,或者干脆修不好的,還有買了新房,和父母分開單獨生活的也該有項娛樂設施吧……真細算起來,還真有許多人“非買不可”。這類消費者可就容易被“假高清”宰上一板斧了。
為了防治被“假高清”“宰”到,消費者最好在購買新電視前上一課,整點兒護身法寶之類的。如果能做到新知肚明,當然就不會上當。下面就給大伙說說這真的、假的“李逵”到底都長什么樣。目前,市場上的假高清,無外乎就是靠以次充好,張冠李戴,混淆視聽來達成“不可告人的目的”。
“以次充好,張冠李戴,混淆視聽”的計量不算高明,但是非常容易見到。你來到家店賣場,站在某一品牌的電視機展臺前,只要你矗立片刻總會有一位或是風度翩翩的帥哥,或是亭亭玉立的淑女向你搭訕“先生(小姐),看一下電視,要什么樣的?”,你如問他(她)“都是高清嗎”,準保會有這樣的答案:“平板都是高清”;此時你若再瞟一兩眼旁邊放著的CRT電視,那位促銷員還會補充一句“CRT也有高清”。
以上這種說法毫無根據。雖然我國的數字電視高清國家標準還沒有正式出臺,但是供給各相關機構和廠商討論的“草稿”早已經拿出,而在“高清數字終端設備”(即使直最終能夠買足高清的彩色電視機)部分一些最明顯的“高清”條件已經幾乎沒有任何爭議。這些“高清”條件包括屏幕比例16:9,屏幕掃描線數垂直和水平方向都必須達到720線,以及至少能解析1080i的數字信號(我國部分地區已經在使用之以信號標準進行數字電視的試播工作)。當然例如編解碼標準等著方面的規定還沒有最終完成,因此也就不能列入今天的討論之列了。
對于屏幕比例問題顯而易見,沒有什么人能夠在這里做“手腳”,來欺騙消費者,除非您沒看這篇文章。而解析1080i的信號也不是大問題,目前大多數大屏幕電視都能做到這一點,甚至是順便把1080p\1200p等更高級的信號格式都已經兼容在內了。目前,只有部分CRT電視不能支持1080i信號解析,這部分CRT電視大多數都不具有16:9的寬屏幕比例,而是采用4:3的屏幕比例,消費者不用太擔心。
真正劃分真假“李逵”的是電視機屏幕的掃描線數。在電視機領域一般引用電視機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掃描線數來衡量電視機的解析度。解析度是衡量電視機畫面細膩和清晰程度的概念,他和我們經常提到的分辨率很相似,但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許多人會認為,如果屏幕的分辨率是800*600,那么屏幕在水平與豎直方向上的掃描線數就應當是800和600線,這種算法是完全錯誤的,因為掃描線是衡量視覺效果的概念,而分辨率是指畫面究竟有多少個點組成,二者沒有一一對應的關系。
為了解釋掃描線和分辨率的關系,可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假設一幅畫面上某一區域的上側是黑色,下側是白色,黑白色沒有任何過渡緩沖。這樣的區域顯示在屏幕上,如果上面黑色的點和下面白色的點正巧落在兩行像素上,則能正常顯示,而如果恰巧這個“邊界”落在了一行像素上,則這行像素就應該顯示本來“不存在”的灰色。也就是本來清晰的圖像變得模糊了,本來應該用兩行像素來顯示的畫面用了三行像素——也就是說可能像素數為三,而掃描線數僅為二。這種情況在早期的CRT彩帶中普遍存在,而數字電視通過微小的畫面變形盡量不使色彩分界線落在像素點上,而是落在像素點之間,但不能保證所有的像素點都有效。但是對于隔行刷新的顯示方式始終存在著大量的這種現象,經過相關的統計,一般隔行刷新會有25%的像素被浪費掉。同時,為了保持圖像的清晰穩定,電視顯示領域要求畫面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達到同樣的解析度。但是電視屏幕并不是正方形的,這樣如果要達到同等清晰,在較長的水平方向上就必須要求提供更多的像素數。這個數目一般與屏幕比例和垂直方向需要的像素數成正比。
經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對于逐行刷新的電視機(液晶電視、大部分等離子電視、一部分CRT電視和微顯示背頭電視)達到高清要求的720線,分辨率就要大于[720*(16:9)]*720,即>1280*720。而對于隔行掃描的電視機(部分等離子和部分CRT電視,典型的是日立1024*1024的等離子電視)達到高清要求的720線,分辨率就要大于[720*(16:9)]*[720/75%],即>1280*960。當然,每款電視實際的圖像解析能力還得通過專門的測試才能得到準確結論。不過可以依據以上的估算做一個簡單的統計:
等離子電視方面的物理分辨率,42英寸的多數為852*480、1024*768、1024*1024(隔行)、1280*720,50英寸以上的為1366*768、1920*1080。當屏幕物理分辨率為852*480、1024*768時,只算達到了標清的要求;當屏幕物理分辨率為1024*1024(隔行)時,水平清晰度為650線~680線,垂直清晰度為730線~750線,不能算作高清;當屏幕物理分辨率為1280*730,水平清晰度約為650線,垂直清晰度約為700線,也不能算作高清。當屏幕物理分辨率為1366*768、1920*1080時,水平清晰度大于720線,垂直清晰度大于720線,可以認定為高清。
液晶電視方面的物理分辨率,小屏幕主要有800*600及其以下,大屏幕有1280*768(屏幕比例15:9,僅存這點講就已經不是高清了)、1366*768、1920*1080。當屏幕物理分辨率為800*600及其以下時,只算達到了標清的要求;當屏幕物理分辨率為1280*768,水平清晰度約為650線,垂直清晰度達到720線,也不能算作高清。當屏幕物理分辨率為1366*768、1920*1080時,水平清晰度大于720線,垂直清晰度大于720線,可以認定為高清。
對于微顯示背投電視的物理分辨率,光顯背投主要是1280*720,液晶背投達到1280*768。當屏幕物理分辨率為1280*720,水平清晰度約為650線,垂直清晰度約為700線,不能算作高清;當屏幕物理分辨率為1280*768,水平清晰度約為650線,垂直清晰度達到720線,也不能算作高清。目前大部分背投電視都達不到720線的要求。至于CRT電視,由于受到技術原理本身的限制,基本不可能達到720線的要求,都達不到高清電視的標準。
比較了以上三點“假李逵”差不多已經原形畢露了,不過不要高興得太早,還有一點許多人容易忽視,這就是“接口”。所謂“高清數字電視”必須具有內置了“HDCP”解擾功能的“HDMI”數字接口。為了更好的保護數字影音制品的版權不被侵犯,今年3月10日和5月即將發布的HD-DVD以及“藍光”兩種高清碟機都將只采用此種接口輸出高清視頻信號。如果買了臺沒有HDMI接口的“高清電視”,可就守著“高清”看不成“高清”了。
3.15就要到了,相信廠商又少不了“讓利促銷”,往往這個時候這假“李逵”也會跟著出來,“渾水摸魚”一把。尤其對什么“特價機”、“限量機”和“底價機”保有戒心,“三思后買”。其實,對于“高清”要求中的720線一條到可以把要求放寬一些,不要太“吹毛求疵”。因為好多機型就是差了那么“一點點兒”就達“標”了,這類產品往往性價比不錯,認準了買到是明智之舉。
最后,在“忽悠”一句:希望“國標”快快出來——正本清源;而且希望編碼方式采用AVS——中國人自己的,每年專利費都能省240億元,千萬別再走VCD、DVD的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