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空調、洗衣機能效標準實施后,另一家電主角彩電從3月1日起,也開始執行新能效標準,相應的能效標識將被貼于以上產品。但記者走訪海口的一些家電市場發現,許多品牌的彩電都還未貼上新的能效標識,一些彩電的能耗大小仍在云霧里,讓消費者看不清楚。
雖然彩電新的能效標準已于1日開始實施,但海口彩電市場跟以前沒有多大的變化。許多彩電品牌依然大打價格戰,很少打節能牌。在新華南一家家電商場,記者接連走訪了海信、廈華、松下、三洋、長虹的一些彩電專賣柜臺,沒有看到一家彩電像冰箱、空調一樣在顯著的位置貼上能效標識,消費者無法得知彩電能效標準到底是多少,哪個品牌耗電,哪個品牌省電。
在一家家電商場,當記者向銷售人員對詢問彩電的能效標識時,銷售人員對能效標準一詞感到陌生,更不知道能效標識和能效指數的具體內容。當消費者前來挑選彩電時,他們大多介紹彩電的功耗,如長虹的銷售人員介紹長虹一般功耗為150瓦。對于待機能耗,廈華、海信、三洋、長虹的銷售人員都說不清楚,只是介紹說可以忽略不計,只有一名彩電銷售人員能說出自己的彩電待機能耗為0.3瓦。
為何商家對新的標準不太熟悉?一名家電銷售人員向記者道出了其中的原因,即國家規定從3月1日起,所有待機能耗高于9瓦、能效指標高于1.5的CRT彩電不得進入市場銷售,但平板電視不受此限制。而現在彩電市場的熱點是高清、數字等平板電視,因此,許多家電廠商并不擔心新的能效標準對市場造成沖擊。
和許多家電廠商態度相似,多數消費者在選購彩電時并不太關注能耗問題。一位正在選購彩電的市民告訴記者,跟空調、冰箱、洗衣機相比,彩電的能耗量顯然要低得多,每個月只有一二度,因此,自己在購買彩電時,更多的考慮的是價格,而很少考慮彩電的能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