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國際影視展期間舉行的一個關于內地高清晰度電視發展研討會上,與會者大多認為,高清晰度電視價格高、制作成本高、節目儲備不足,是當前內地“高清”電視市場發展的3大“攔路虎”,預計這種情況還將持續一段時間才會改變。
中央電視臺高清晰度影視頻道節目統籌部總監陶立保說,央視的“高清”頻道是付費有線頻道,月費120元人民幣,有不少人認為收費過高。其實,高清晰度電視制作經營的成本原本就大,付費電視又不能播放廣告,按目前的收費水平,只能支持“高清”頻道營運2至4年。要央視減價,只有當高清晰度彩電的售價下降40%至50%時才有可能。
北京東方慈文影視制作公司董事長馬中駿認為,由于高清晰度影視產品需要使用高清晰度設備攝制和進行后期制作,成本比一般制作高出30倍之多。雖然近年來這一差距有所縮小,但仍嚴重抑制了生產數量。
馬中駿指出,高清晰度電視的發展除了要求用戶配備高清晰度彩電外,還要求廣播機構有足夠的高清晰度節目儲備。
由于內地市場尚未形成,馬中駿的公司雖然5年前就開始攝制高清影視產品,包括電影和電視劇,但主要銷往歐洲和日本市場。面向內地市場時,則要將“高清”節目轉換為“標清”節目銷售。華納兄弟國際電視分銷部門商業經理樊蓓蓓也表示,該公司的高清晰度影視產品的亞洲市場主要在日本和韓國。
盡管面臨諸多困難,與會人士仍然相信,內地電視會朝著“高清”方向發展。目前,內地有兩家“高清”電視頻道,分別屬于中央電視臺和上海文廣互動電視臺,均于今年1月1日開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