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供應商問筆者:我們為什么總是不中標?投標是否有什么技巧?我們該怎樣制作投標文件?筆者也一直在思考,投標是否有技巧?投標文件的制作是否有固定模式可參考?本文試圖從如何撰寫投標文件技術方案入手,與各位投標人一起分析、探討(僅限于信息系統集成項目技術方案的討論,商務部分問題有待另行討論)。當然,中標人永遠是少數,因為每次投標少則5-6家,多則10多家,乃至幾十家,而中標人只有一個。要在強手如林的投標人中勝出,必須要有自己的強項,要有自己的絕招。
為了說明問題,筆者先介紹一下,在招標過程中我經常遇到的一些投標文件中的不足之處。
1、在很久以前的一次招標過程中,某投標人的投標文件僅是6張未裝訂的散頁,而它的投標價競高達2700萬。試問,這種投標人有可能中標嗎?你自己去買一臺家用電器,其說明書可能也不止6頁,更何況你的報價為2700萬!
2、照抄招標文件技術需求,沒有任何自己的技術方案及相關說明。對信息系統來說,技術方案是至關重要的,沒有方案,專家如何對你的能力、技術、水平作出判斷?正因為無法判斷,你的中標可能性當然也就沒有了。
3、技術方案無針對性。不少投標人的技術方案無針對性,僅有一些原理性資料,或是照搬照抄教科書,評標專家對此深惡痛絕,認為你在給他上課,而沒有講該講的問題。這種情況還是比較常見的,實際說明投標人根本不明白用戶需要的是什么,項目要達到什么目的,或者說根本沒有研究用戶需求。假如你是評審專家,你對該投標人會得出什么結論?
4、不少投標人使用一套方案反復用,把A用戶方案提供給B用戶時,連用戶名字都不改。雖然不排除類似用戶的需求有類似的地方,但每個用戶肯定都有其特殊之處,不可能有兩個需求完全一致的用戶。就象你去拜訪某人,而把人家的名字搞錯,別人對你的第一印象肯定不會好。
5、所介紹產品不是投標產品。一般投標人都會在技術方案后,介紹一下方案中使用的幾個比較核心和重要的產品,這是應該提供的。但經常會發生所介紹產品不是投標產品的情況。張冠李戴,讓人無法判斷你提供的到底是那個產品、兩種產品之間有無差異等問題。
6、過多產品介紹。有些投標文件中的技術部分,說是技術方案,不如說是產品介紹,基本上沒有方案可言,而是一大堆產品說明書,甚至某些產品在投標報價中也沒有出現過,實在無法判斷這是一份投標文件還是產品資料。
上面列舉的一些問題,只是筆者遇到的例子(有的還經常遇到)。不能說,沒有以上問題的投標人一定能中標;但一定可以說,有以上問題的投標文件基本上是沒有中標可能性的。那么,怎樣的投標文件才能獲得專家認可?技術方案到底應該怎么寫、至少要包含哪些內容才算完整?
筆者認為,技術方案的撰寫至少應包含以下幾方面:
第一,正確理解用戶需求。方案的好壞首先體現在對用戶需求的理解上,無論你的方案多么先進、合理、可靠,如果所提供的方案并不是用戶所需,一切都是無用功。也就是說,一定要仔細研讀招標文件,吃透用戶需求,理解用戶實施本項目要達到什么目的、完成哪些工作、起什么作用、要有什么功能等。只有充分理解用戶需求,才能完成一份比較符合要求的技術方案。
第二,方案的先進性、可靠性、合理性要有詳細說明。因為IT技術發展特別快,所以投標人在提供技術方案時,既要把握技術發展趨勢,保持項目實施后的先進性,又要考慮技術成熟度,合理的性價比以及用戶的承受能力,而且并不是說越先進越好,而應該是越合理、越適合越好。
第三,方案的完整性。技術方案一定要論述全面,對設計思路、設計依據以及所采用的各種標準和設計方案總體結構、本方案的關鍵點、系統安全、可靠性等問題進行全面闡述。
第四,除對方案進行整體描述外,還有對各部分功能分別進行描述。對方案的描述要有簡有繁,既要有廣度,又要有深度。重要的是要讓看的人明白,你提供的是什么方案,其特點是什么,特色在那里,是如何實現用戶提出的各種需求的,這是體現投標人水平、能力的重要方面。
第五,技術方案必須提供原理圖、拓樸圖,并且要保持圖、文的內容一致性。不能圖中標的是A產品,而文中在說B產品,讓人不知你到底用的是什么產品,甚至認為你是因抄襲其它方案而造成的不一致。第六,要提出整個項目的實施計劃,包括:項目組織管理、人員分工和施工進度安排、質量保證體系、安全措施、技術培訓、驗收大綱、售后服務等等內容。
筆者也是IT專業人士,深知要完成一個有質量的技術方案并不容易,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的,但筆者還是要建議投標人對每一個投標方案都要認真去做。如果沒有時間寧可放棄,但做事一定要認真,否則不僅影響你本次投標,而且還有損公司形象。因為看過你一份很差的投標文件的專家,說不定又是你下一次投標時的評審專家(因為現在專家不僅在本地評標,還經常跨地域進行評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