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春節期間,平板電視市場“洋土品牌”爭相大降價,戰火紛飛。不僅索尼率先降價5000大元,一款26英寸的液晶電視已跌破1萬元。號稱“液晶之父”的夏普在春節前也開始大降價。而三星、LG、飛利浦、三星、松下、日立、三洋、東芝等也加入了這一輪降價行動。
國產品牌也終于選擇在春節出手降價,包括創維、長虹、TCL、廈華、海信、上廣電、新科等集體參戰:廈華37英寸液晶猛降2000元,創維46英寸液晶一次性降1萬元,跌進3萬元以內;某國產42英寸液晶更是跌進1.8萬元。來自廣州國美、廣州蘇寧等家電賣場的統計,今年春節期間平板彩電的銷售同比增長了3倍多,貢獻了整個彩電銷售額的七成,彩電的整體單品價格被推至近5000元。
此間,不斷有媒體認為合資品牌的平板(主要是液晶和等離子)電視存在暴利,其理由是占平板電視成本70%以上的主要元器件屏、芯片都一樣,區別只是外觀設計和軟電設計,而且有的合資產品就是在國內OEM的產品。但是,合資產品在國內市場的售價卻遠遠高于國產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