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顯示春節彩電消費國貨仍占七成以上———
盡管春節前外資品牌的平板電視一改此前高高在上的姿態,爭相主動降價親近消費者,但統計數字顯示,消費者對洋彩電的舉動似乎并不領情,春節期間國內大中城市的平板電視銷售中國貨依然占據了70%以上的市場份額,洋彩電的舉動效果并不大。
另據了解,來自中怡康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全年國產品牌平板電視牢牢占據了市場份額的核心地位,前5名包攬了市場份額的70%,其中康佳、長虹、創維、TCL“四大家”仍占據市場主力位置,而“四大家”之間的份額差異也不很顯著,說明國貨的整體實力較強。
洋彩電降價品種并非主流
記者了解到,此次降價的外資品牌彩電主要集中在等離子和小屏幕液晶上,而目前的消費主流則是大屏幕的液晶彩電。
國美電器北京分公司采銷總監張廣濱向記者介紹,春節期間消費者對37英寸至47英寸的大屏幕液晶電視需求量明顯增強,而這些產品正是外資品牌與國貨價格相差最大的領域,以40英寸液晶電視為例,日韓品牌在大幅降價后仍比國貨要貴30%左右!因此國貨仍然優勢較大,外資品牌沒能占到太多便宜。
而國產品牌雖然少有大幅降價的舉動,但恰恰抓住了這個機會。據悉,今年由于大尺寸電視面板供應充分,成本降低,眾多國內廠商都將火力集中在了容易出量的37英寸至42英寸平板電視上。康佳節前推出的上萬臺42英寸液晶電視在春節期間收獲頗豐,其在一線賣場的銷量已經超過彩電總銷量的2/3,銷售額超過八成。其中30英寸以上的大屏幕平板彩電占到平板總銷量57%的比例,占據了80%的銷售額。此外,長虹、創維等也紛紛推出大量款型的高清平板瓜分市場。
洋品牌價格戰不會太久
盡管春節前開始的這輪價格戰是由以索尼為代表的日韓品牌挑起,松下、日立、LG、三洋、東芝等其他多家外資品牌參與其中,但業內人士指出,這只是外資品牌面對中國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的一種暫時策略,他們希望通過降價拿下更多的節日市場份額罷了,“而且即便有所降價外資品牌的價格仍高于國貨,所以打價格戰未必是外資品牌的最好選擇。”同時他認為,外資品牌的降價策略不會太長久,畢竟外資品牌的許多成本都很高,輪番的價格戰會嚴重壓縮其利潤空間。
有消息稱,日立公司截至去年12月31日的第三財季數據顯示,由于等離子體電視業務的虧損導致其凈利潤銳減79%,同時NEC和三洋也都處于困境。因此業內人士認為,至少在4月份之前內外資品牌之間的斗爭會稍事平息,平板電視的價格將會趨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