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我國彩管行業禍不單行,原材料漲價,整機廠商減產,出口受阻,平板電視擠壓,這些因素導致彩管價格下滑,庫存增加,全行業處于虧損狀態。不僅如此,春節前夕,歐盟宣布正式對中國、韓國、馬來西亞和泰國輸入歐盟的彩色顯像管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并且打算將馬來西亞作為中國的替代國計算傾銷幅度。
這又使正在飽受效益下滑之苦的彩管業平添煩惱。
面對虧損,面對歐盟企業反傾銷這根大棒,中國企業在準備應訴的同時,還選擇加快轉型,這是聰明的做法。調整產品結構,從現有的傳統顯像管業務轉向新型平板顯示器產業,這是彩管企業的必然選擇。
其實一些跨國企業面對行業一系列的不利局面,都在嘗試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或者是“轉行”。世界第二大彩管企業——法國湯姆遜公司將意大利、波蘭、墨西哥以及中國佛山、東莞的彩管生產基地都賣給了一家印度公司,基本上退出了彩管制造行業,轉而研究新興的液晶和等離子顯示技術。以生產“特麗瓏”彩管著名的日本索尼公司在液晶電視迅速增長的去年,也開始關閉在西班牙、英國等地的CRT電視工廠和彩管工廠,而日本的夏普、日立則基本上停產了傳統CRT電視。
據DisplaySearch測算,到2005年,68.3%的LCD桌面電腦顯示器、49.9%的筆記本電腦和43%的LCD電視分別在中國生產。由于大量廠商在中國設廠生產,當地就近采購原材料及部件的需求量也將大大增加,這就為在中國設廠的TFT-LCD面板廠商創造了巨大商機。因此,中國內地將極有可能成為TFT-LCD面板未來最主要的產業基地。這對彩管行業轉型平板領域是一個巨大的機遇。當然,盡管國內彩管企業在積極轉型,但由于平板產業的投資巨大,其成效短期之內難以顯現,嚴峻的局面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曾幾何時,國家花300億元投資的八大彩管廠為中國彩電工業的崛起做出了巨大貢獻,其功績載入史冊。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期待彩管企業創造新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