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系彩電索尼、松下、夏普、三洋、日立、東芝等悄悄形成“降價聯盟”,紛紛推出針對中國軍團的降價舉措,索尼率先發起降價狂潮,40英寸液晶電視直降5000元,整體降幅高達20%,夏普、三洋等也紛紛推出降價舉措。日系彩電的降價狂潮“淹沒”暴利了嗎?日系彩電還要降多少才對得起消費者呢?就在日前,索尼又被爆出5款電視軟件有缺陷的消息,日系彩電的高價一定就等于高質嗎?
據了解,索尼40英寸以上的平板彩電的均價一般在2.5萬元以上,此次降了5000元,但平均售價還在2萬元左右,而同樣品質與技術的國產彩電售價一般在1萬元,以TCL、長虹、康佳、海信、創維為首的中國彩電企業的每臺純利平均為100元,而日系彩電索尼、松下、夏普、三洋、東芝等的每臺利潤平均高達1萬元以上,賣100臺國產彩電的利潤只相當于一臺日系彩電!
日系彩電的質量真的如它們的價格那樣穩坐高端嗎?據TCL、長虹、康佳、創維、海信、廈華、海爾等專家分析:目前彩電的制造技術主要分為“五大關鍵技術”,芯片技術主要是由歐美企業壟斷;顯示屏技術主要由韓國與臺灣的企業壟斷;應用技術,主要是零配件的配套能力,中國企業在全球擁有無可爭議的領先地位;中國的制造工藝在全球領先,許多跨國企業的先進生產線都落戶在中國;中國彩電勝過日系,也得益于中國企業獨步天下的系統集成技術。總之,除了歐美在芯片上領先,韓、臺在顯示屏上領先之外,在應用技術、制造工藝、系統集成這三個方面,全部是中國企業領先,日系彩電沒有一項領先,其彩電暴利又從何而來呢?
據全球知名的ZYK調查,TCL、長虹、康佳、海信、創維、廈華等企業,一般將彩電的利潤率控制在5%—10%,每臺彩電的利潤一般保持在50元—100元之間,是一個成熟行業的合理利潤,中日彩電軍團的工資成本差不多,原材料、制造成本、技術成本、運輸成本等也差不多,差別在管理成本上,一個日系彩電企業的金領高管,其工資可以是中國企業高管的10倍以上,這個工資差別最終導致了日系彩電的“價格虛高癥”。中國企業在管理上的低成本是中國企業的最大優勢,同時中國彩電大多實行三包服務,終身服務等,而日系彩電大多服務不到位;相比日系彩電企業而言,中國企業將在未來競爭中居于有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