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諾發布50英寸以上電視市場研究結果:———
微顯背投,一個在2005年被普遍看好卻最終沒能在市場上開花結果的新技術。從2004年市場啟動開始,就從未給市場帶來過任何驚喜。根據賽諾公司的統計數據,2004年,微顯背投的銷量占整個背投市場的比重僅4.6%,盡管同比增長高達186%,但總體規模僅為4.5萬臺(不包括專業市場的規模),和同年的等離子彩電、液晶彩電的市場規模相比(賽諾公司估算的數據分別為18.9萬臺和21.8萬臺),中國微顯背投的市場銷量少得有些可憐。
微顯背投出路何在
盡管如此,在等離子、液晶等薄型平板電視市場迅速啟動的2005年,微顯背投卻還是悄然成了部分彩電企業的下一個押寶對象。
但是,市場依然沒有給熱衷者們任何希望。根據賽諾公司的調查顯示,2005年40英寸及以上尺寸的電視銷量約為148萬臺,其中,50英寸及以上占12%,即不到18萬臺的規模。其中微顯背投只占這一市場的30%,即5萬臺左右的規模,其他部分被CRT背投和等離子電視所占據。可見,2005年微顯背投電視市場在液晶和等離子的夾擊下,被無情地淹沒在平板電視熱潮之下,微顯背投正在被平板電視的輿論“殺死”。
難道微顯背投注定沒有任何出路嗎?對此,賽諾公司總經理葉平近日指出,根據中國2005年50英寸至60英寸彩電市場的數據分析顯示,這塊蛋糕的近56%由CRT背投所占有,30%歸微顯背投,14%屬于等離子。從價格方面分析,在50英寸至60英寸市場上,CRT背投的價格為等離子電視的19%,微顯背投的價格為等離子的44%。可見,微顯背投的出路在50英寸以上市場,其中首當其沖的策略就是要教育消費者,擴大50英寸及以上市場的規模,把蛋糕做大,然后還要靠現有價位優勢,搶奪等離子電視市場的份額,同時推出更低價位的產品,爭奪CRT背投市場的份額。
微顯背投價格優勢強于等離子
背投彩電在行業被分為兩大類型:傳統顯像管(CRT)背投和微顯(MD)背投。微顯背投代表了背投電視新的技術走向,被視為是傳統顯像管背投的換代產品,液晶背投(LCD)、硅晶背投(LCOS)和光顯背投(DLP)為微顯背投的三種技術方向。而隨著全球彩電老大的紛紛加盟使得其中DLP技術的前景更被看好。記者獲悉,目前,除了索尼、三洋等日本企業堅守LCD陣營外,三星、LG等韓企,國產品牌TCL、創維、長虹、海信等都十分看好DLP的前景。
對此,葉平指出,相對于液晶和等離子電視,由于背投電視的主要部件光機占其總成本的70%左右,而液晶和等離子電視的主要成本70%則在屏幕,所以在50英寸以上的超大屏幕領域,DLP背投有著明顯的價格優勢,同尺寸規格的DLP電視價格僅為等離子電視的一半。葉平認為,隨著尺寸的增大,和等離子電視相比,微顯背投的價格差距越來越明顯。在40-45英寸尺寸段,微顯背投平均價格是等離子電視的88%的,略低于等離子電視的價格,但價差不明顯;在45-50英寸尺寸段,微顯背投對等離子電視的相對價格有所下降,為83%,但差距仍然不大;在50-60英寸尺寸段,微顯背投的相對價格差距就凸現出來了,僅為等離子價格的44%;在60英寸及以上尺寸段,微顯背投的相對價格就更低了,只為等離子電視的27%。
尺寸越大微顯背投份額優勢越明顯
根據賽諾的調查數據顯示,在40-45英寸尺寸段(含40英寸,不含45英寸,下同),微顯電視的銷量份額只有1.6%,而此尺寸段的霸主為等離子電視;在45-50英寸尺寸段,微顯電視的份額上升到10%,此尺寸段的霸主為CRT背投;在50-60英寸尺寸段,微顯電視已形成相對優勢,份額上升到30%,而此尺寸段CRT背投仍占56%的份額;在60英寸及以上尺寸段,微顯電視就無人可敵了,其份額達91%。
“在高端彩電的市場格局上,微顯背投能否叫板風頭正勁的等離子和液晶彩電,一年半內會有分曉。”一向隱身國內彩電巨頭身后的美國德州儀器(TI)的負責人表示,同時他指出,微顯背投在美國市場占到16%的市場份額,他希望在中國微顯背投能達到同等水平,超過等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