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集體失語后,本土彩電廠商終于開始出手反擊日韓彩電品牌的調價策略。
2月17日,創維集團正式宣布旗下4款液晶和高清等離子電視機大幅調整價格,液晶產品最大降幅達20%,高清等離子產品最大降幅接近30%。《第一財經日報》同時獲悉,海爾、長虹等企業近日也將有類似行動,不過幅度遠不如創維。
“洋品牌年前集體跳水,是一種無奈,因為它們遭遇了空前的市場份額萎縮、利潤下降壓力。”創維集團彩電事業本部總裁、創維數碼新任執行董事楊東文認為,平板電視領域,洋品牌正在被打出原形,它們的光環已開始消退。
他認為,盡管中國廠商缺乏上游面板產業直接支撐,但由于關鍵部件采購都已全球化,索尼、夏普與創維、長虹等相比,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優勢。“比如,芯片購自歐美,液晶屏購自韓國和中國臺灣;零配件購自中國大陸。這些大家沒有什么本質不同。”
事實上,整個2005年,國產品牌市場表現一直壓制著國外品牌。國家信息中心《2005年度平板彩電白皮書》顯示,國產LCD(液晶電視)、PDP(等離子電視)市場占有率分別達到了74.30%和45.25%。國美、蘇寧等大賣場的銷售結果顯示,2006年春節期間,平板電視銷量前十名中,前七名仍是本土品牌。
楊東文坦承,由于缺乏上游液晶面板的自主支撐,本土廠商確實存在隱憂。“但成本是個綜合概念,它不僅包括面板,還包括生產、勞動力、營銷、服務等因素。而且,國產品牌在系統集成技術、甚至綜合性能上正開始全面超越洋品牌。”
他認為,隨著上游面板廠產能提升以及更高世代的生產線投產,面板價格將會繼續下跌,這將直接刺激本土廠商拓展平板電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