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平板彩電市場中外品牌的降價比拼,著實給想借假日促銷之機圓平板彩電夢的人們帶來了不小的驚喜。據國美電器采銷中心人士介紹,一向固守高端高價的索尼、三星等多家外資平板彩電品牌,節日前夕也一改往日矜持,價格競相大幅“跳水”,液晶、等離子兩大產品的跌幅甚至達到四五千元。洋品牌降價無疑給降價空間越來越小的國產品牌造成了極大壓力,使得本準備堅守價格陣地的國內企業因無力抵御丟失市場份額的風險,再次被卷入降價風潮。
記者日前在北京一家國美電器商城看到,廈華某款37英寸的液晶彩電售價已經降低了3000元左右,創維的46英寸液晶彩電甚至降了7000元至8000元之多。康佳柜臺的營業員告訴記者,康佳平板彩電的平均降價幅度雖然僅1000元左右,但其讓利活動從1月2日就閃亮登場,一直延續到2月9日。一國產彩電企業人士則向記者表示,雖然表面看節日平板彩電銷售熱火朝天,但對于國產品牌來說其背后的辛酸很難說清,因為一年來的價格大戰已經提前透支了企業的降價空間,如再降下去企業肯定得血本無歸。面對輪番的降價風潮加上外資品牌的擠壓,利潤日益攤薄的國產彩電企業將如何堅守陣地?
創新提升國產品牌
業界人士分析,國產品牌的失利在于其價格策略過于急于求成。以2005年彩電市場為例,國產彩電剛剛開始步入平板時代,在短短的八九個月里就經歷了好幾次深度跳水,在已經透支了降價空間的情況下,洋品牌一旦“跳水”,就使國產品牌失去了應對的本錢。為此,有關專家指出,價格戰只是一時之計,開發擁有新技術的產品,才能搶占市場的制高點。
事實上,作為全球彩電生產基地,國產平板彩電經過多年的積累創新,已經具備較強的獨創技術,產品品質也不輸于洋品牌。國家信息中心于今年年初發布的《2005年度平板彩電白皮書》顯示,由于康佳、創維、長虹等國內重點生產企業加大了液晶、等離子彩電的生產投入,國產品牌在產品產量和價格的優勢得以充分發揮。同時,這些企業還不斷加大對新產品的開發力度及新品推出的速度,TCL推出的“銀弧薄典液晶”系列、廈華開發的“微晶神畫”系列等平板彩電,一上市就得到了家電業界的好評和市場的追捧。2005年度與外資品牌相比,國產液晶、等離子彩電的市場占有率分別達到了74.3%和45.25%,對洋品牌構成了強大的市場壓力。
為了進一步提升國產品牌,目前國產品牌已經在突出差異化的技術創新和營銷創新方面尋求突破,近期一些企業最新開發和推出的平板彩電新品已顯示出國產品牌的勃勃生機和強大的競爭優勢。康佳在強攻大尺寸液晶產品上優勢凸顯,新近又向市場上投放了8款37寸至47寸的液晶彩電。廈華今年推出的高端產品可謂全國之“最”,如中國最大的56寸液晶電視、中國最大的71寸等離子電視、中國最高清晰度平板電視、中國功能最為齊全的平板電視(集IPTV、流媒體、ATSC、雙視窗等功能于一身)、中國首臺應用LED背光源技術的平板電視等等;廈華還推出了適合中國高清、美國ATSC以及適合歐洲、澳大利亞、臺灣地區DVB-T等世界上主要數字電視標準的十多種機型。以夏普為代表的面板資源型企業則發布了全球最大的65寸液晶彩電,以搶占制高點。康佳、TCL、長虹、海信等企業則表示,在今年平板市場大規模啟動的前夕,將摒棄傳統的價格戰,轉用技術升級、服務改良等方式來促銷。
攜手進軍上游產業
有人說,平板顯示屏資源不掌控在國產彩電行業手里,是其在新一輪彩電大戰中份額輸于洋品牌的關鍵。目前生產一臺平板彩電,平板顯示屏就占了70%~80%的成本,而國產彩電企業的液晶屏全部從日韓以及我國臺灣企業采購。從產業鏈的角度,我國企業是最應該向液晶面板延伸的,但長期以來我們的企業卻甘心向別人購買價值鏈中最重要最關鍵的元器。由于沒有掌握上游核心技術,價格下降導致企業利潤空間急劇縮小,不少國內平板彩電廠商的利潤率已跌至1%以下。因而液晶面板產業的缺失,是我國彩電行業的“軟肋”。
值得關注的是,在平板彩電降價空間越來越小的產業背景下,今年以來,國內已有多家彩電企業開始向上游產業進軍,以謀求整合上下游產業資源,獲得更大的利潤空間。1月17日,在廈華電子宣布全球五大液晶面板廠之一的中華映管成為其第一大股東之后不到3周時間,雙方攜手打造平板彩電基地計劃有了實質性動作,雙方分別與廈門火炬高新區管委會舉行了投資建廠的簽約儀式,即在廈門火炬產業區內建中華映管TFT-LCD液晶顯示模組廠和廈華電子平板電視工業園。據透露,這兩個項目計劃將在兩年內同步完工并投產。雙方稱,合作將使廈華電子成為目前中國彩電廠商中唯一實現產業上下游整合的公司,其競爭力將得到大幅提升。
1月22日,素有彩電行業“四大家族”之稱的創維、TCL、長虹和康佳四大彩電巨頭聯合宣布,與深超科技投資有限公司成立深圳聚龍光電有限公司,以進軍第六代液晶屏的制造。有分析認為,四大彩電巨頭的行動顯示了中國內地彩電企業擺脫日韓、臺灣公司的技術控制的渴望,表明中國彩電企業終于聯合起來向平板電視上游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