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促銷對于消費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喜訊,同時最吸引消費者眼球的也同樣是降價促銷,今年十月平板電視在價格方面也達到了一個空前最低價,在特價陣營中,32英寸液晶電視跌破5000元,37英寸液晶跌破7000元,40英寸液晶跌破9000元。從國美、蘇寧等賣場了解到,“十一”期間的平板銷量普遍翻番。借助新品的強勢拉動,國產品牌在萬元以上的高端市場,銷量占比明顯上升。
在平板電視降價促銷的同時,背后也隱藏了一些消費者不為人知的秘密,不論是真是假,但是消費者在購買平板電視的時候,也不得不注意,那些定價與市場行情有較大差距的“特價機”,應該是“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消費者如果為省下這1000多元的鈔票而“買特價”,反而是便宜沒占著卻白扔掉更多的錢。據介紹,如果是低品質液晶屏,電視圖像往往不是很清晰,有時候字幕會有點顫抖的,還會出現黑點,甚至出現黑屏、花屏的現象,但這些現象在使用早期一般很不明顯,非專業人士很難發現其中的問題。而且,不少特價機的面板和機芯都有“縮水”的可能。比如,有的廠家把上市初期采用的色彩還原好、可視角大的IPS/VA液晶屏,換成廉價、可視角小的TN液晶屏。
據某家電的促銷員透露,不到5000元的32英寸液晶是廠家推出的一個噱頭,“現在所有液晶電視都在降價,不制造點新聞,平時誰會注意那些不知名的小品牌啊,別說大品牌這個價格買不到正品的32英寸液晶,就連那些小品牌也都買不到。”
目前在市面流行的液晶屏因品質不同而進價大有不同。液晶屏分為A、B、C三個檔次,其中A、B屏目前應用最多,C類屏基本不用于電視整機。從最好的A+屏到次品屏B-屏,采購成本至少相差10—15%。所以,那些定價低于主流正品平均市場價較多的32英寸、37英寸液晶電視,很可能采用的就是次品屏。有業內人士介紹說,純進口的液晶屏和洋品牌在中國內地開設的分廠生產的液晶屏品質一般都較高,但某些臺灣產的液晶屏品質較差。
還有業內人士提醒,消費者買液晶電視不要一味地貪圖便宜,對那些售價反常的“特價機”,應該在選購時多看多問多對比,以免花錢買怨氣。消費者應該掌握一些選購液晶電視的小技巧,比如可將對比度調到最低,比較暗處細節的表現能力,越清楚則說明畫質表現能力越強。此外,盡量選擇功耗低的節能產品。
總之,不論廠商采取一種什么樣的降價促銷方式,只要消費者了解了一些平板電視的常識,自己把握住尺度,無論促銷員怎么自吹產品如何好,不管帶有什么樣的功能,最后都能買到自己稱心如意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