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液晶的流年不利不同,長久不受市場關注的等離子電視卻大有出頭跡象。
10月11日,長虹與彩虹宣布巨資聯手建等離子屏生產線。后者公告稱雙方將共同出資18億組合資公司。這場“逆勢豪賭”的出手似乎預示了國內廠商思路開始變化——下一步,等離子電視有望成為市場熱點。
對于長虹的轉向,業內觀察人士不置可否,但都表示隨著市場認知的成熟和產業技術的發展,也許等離子會是一個新的機會。
“大尺寸平板的銷售主要集中在40寸和42寸兩個規格,42寸規格在等離子銷量中占到85%甚至90%的份額。以往等離子市場份額下滑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由于國家規定的高清標準,使大多數42寸等離子都不能達到高清,使‘物理分辨率’成為等離子被外界詬病的一個硬傷。但是隨著日立等上游廠家對這個問題的攻克,42寸高清等離子會拉動市場份額大幅攀升,這是等離子將被看好的一個重要原因。”喻亮星表示。
也許是意識到單打獨斗勢力太過薄弱,由長虹牽頭,國內外8家等離子生產商在9月20日聯合成立了等離子專業委員會。
“目前,等離子專業委員會主要在進行對動態清晰度測定方法的討論,這樣的技術測試完成后,能夠更有力地證明等離子的優勢,同時隨著高清問題的解決,等離子在技術指標方面完全不弱于液晶。”等離子專業委員會郝亞斌副秘書長表示,“這將有助于對目前大眾輿論的引導,改變朝液晶一面倒的現狀。”
平板顯示技術相對于CRT來說復雜很多,從2002年中國消費者真正開始接觸和了解平板開始計算,至今也僅3年多時間,還不能比較科學地認識各種技術標準,同時由于國內廠商大部分投奔了液晶陣營,在宣傳上自然會對液晶鼓吹,這是目前液晶陣營得利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
但是液晶市場上,由于熱銷規格的價格戰,國內某些企業為了賺取利潤,或者用臺灣屏取代了日韓屏,或者在內部器件有些不到位,這些問題隨著消費者的使用可能會突現,屆時消費者會開始理性地看待平板技術,而不是聽信市場的輿論導向。在輿論上占有一定優勢的液晶銷售也許會受到影響。喻亮星指出:“消費者的理性認識,會迫使國內家電廠商回到液晶和等離子兩條腿走路的局面。這個時間不會太久,2007年底也許就可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