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顯示投影整機產品已進入中國市場多年,并且國內眾多研究機構或企業聲稱已開發成功,甚至還建立了規模不小的生產線,但作為投影儀、背投電視等微顯示大屏幕投影設備核心部件的光學引擎,我國仍未實現大批量、成熟地生產。
中國所有企業生產的投影儀、背投電視等微顯示大屏幕投影產品,批量生產所需的光學引擎全部依賴進口。然而,這種現狀正在改變:中光學集團下屬光電公司繼今年4月與美國Syntax-Brillian公司成立生產LCOS光學引擎的合資公司后,又與日本智能泰克株式會社于8月成立了生產DLP光學引擎的合資公司,從此中國微顯示投影產品結束了沒有國產“發動機”的歷史。
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大屏幕投影顯示分會秘書長趙漢鼎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光學引擎占整機成本的70%左右,我國光電企業與國外公司組建合資企業,使光學引擎得以國產化,整機成本大為降低,微顯示背投在與液晶和等離子的競爭中,具有更明顯的成本優勢。
微顯投影“發動機”實現國產
光學引擎作為數字投影機和微顯示投影電視的核心部件,是光機電高度一體化的產品,將其裝上外殼、視音頻系統就成為投影儀、背投電視等整機。光學引擎技術具有較高的難度,完全掌握在以日本、美國為主的光電產業強國手中,為獲取高額利潤,他們對中國企業進行了嚴密封鎖,迫使中國企業僅僅為其加工光學元件等上游產品。
目前我國本土企業對于光學引擎正處于研究或者小批量生產階段,我國企業生產數字投影機和微顯示投影電視所需要的光學引擎幾乎全部依賴進口。光學引擎的開發與批量生產成為制約我國數字投影機和微顯示背投(包括LCOS背投、DLP背投和LCD背投)電視發展的瓶頸。
據了解,結束中國微顯示投影產品沒有國產“發動機”歷史的中光學集團下屬光電公司,是我國唯一能大批量生產投影系統用光學元件的企業,也是我國目前最大的光學薄膜生產企業。該公司年產各種高精度光學元件5500萬件,擁有微顯示投影系統用光學部件150萬套/年的生產能力。
業內專家指出,國內生產光學原件的工廠大大小小不下40家企業,但是他們之中具備參與國際光電產業高端技術競爭基本條件的寥寥無幾。我國微顯示投影行業普遍存在著缺乏最基礎的元器件核心制造能力和設計、集成技術。而在這方面,中光學集團下屬光電公司通過一系列的企業改制和重視科技創新,成為我國微顯示投影行業中的典型企業代表。
中光學集團下屬光電公司2000年成立光機研究所,進行光學引擎的開發;2004年4月研發的LCD光學引擎、LCD0.7英寸背投電視投影鏡頭、核心部件合色棱鏡通過了省部級鑒定;2005年其LCOS光學引擎項目獲得信息產業部電子發展基金資助;2006年4月,0.55英寸DLP光學引擎、核心部件TIR棱鏡通過省級鑒定,通過TI(美國德州儀器公司,DLP芯片唯一生產商)認證。在光學引擎關鍵技術的研發上,該公司擁有省部級科技成果獎9項、市級科技獎30余項,申報專利47項。
在該公司掌握了光學引擎技術之后,微顯示投影行業國際分工格局被逐步打破。4月,該公司與美國Syntax-Brillian公司成立了生產LCOS光學引擎的合資公司河南南方輝煌圖像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隨后,公司又與日本智能泰克株式會社(日本投影鏡頭、光學引擎市場占有率第一位的企業)于8月成立了生產DLP光學引擎的合資公司南陽南方智能光電有限公司。
據了解,南方輝煌初期投資達到1萬套/年LCOS光學引擎的生產能力,并逐步擴大到30萬套/年的生產能力,目前已經在以月產1000套的速度生產;南方智能初期投資達到20萬套/年,并逐步擴大到120萬套/年,目前南方智能公司正在進行人員培訓工作,預計2007年1月可以批量生產。
中光學欲成最大光引擎企業
業內專家指出,隨著具有較高性價比的光學引擎大批量投產,中國數字微顯示背投影電視和數字投影機發展的瓶頸問題將逐步得到解決,從而推動了微顯示投影行業的發展,并帶動芯片、光源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微顯示投影產品由此亦將迅速進入尋常百姓家。
中光學集團下屬光電公司光學引擎生產能力的建立,受到產業下游廠商的關注。一批電視企業紛紛與其建立業務聯系。今年7月,國內某彩電巨頭與該公司開始進行DLP前投影機項目的合作。
中光學集團下屬光電公司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該公司目前正在籌劃上市,將以光學元組件為基礎、光電薄膜為核心、光機電制造技術為重點,以打造全球最大的光學引擎制造企業為目標:在光學元件方面,全面提升加工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準和一流水準,DLP、LCD、LCOS投影系統用光學棱鏡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位居世界第一,透鏡產品躋身世界前三;在組件產品方面,以DLP/LCD/LCOS投影系統用投影鏡頭、光學引擎和色輪等元件產品為重點,實現OEM和自主設計開發生產,達到國際先進領先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