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全恩稱液晶屏是由眾多的顯示點組成,靠每個顯示點上的液晶材料在電信號控制下改變光的折射率成像。在目前的制造技術和工藝水平下,液晶屏的成品率不高,液晶面板上的點缺陷是不可避免的。人們常把液晶屏的點缺陷分為壞點、亮點和暗點三種。他介紹說,雖然今年4月信息產業部頒布了《數字電視液晶顯示器通用規范》,其中對點缺陷的數量、分區都有一定的說明,但這僅是一個行業推薦性標準,并不要求廠商強制執行。劉全恩透露,目前各彩電廠家對液晶屏點缺陷和產品質量關系的內部標準并不一致,有的廠商將3個點缺陷以下的液晶屏稱為合格產品,有的認為5個點缺陷以下的屬于合格。在液晶屏關鍵區域的劃分上也不盡相同,有的把液晶屏等分為9個區域,只有在最中間的一個區域出現點缺陷時才承認有質量問題;有的把16:9的屏幕按寬度分為3個區域,把中間的區域當成關鍵區域來計算點缺陷數量。
劉全恩介紹說,僅判斷液晶屏的質量就有30多項參數,如色域、廣視角、亮度等等。“彩電廠家會根據點缺陷、色域、廣視角的不同,將液晶屏分成一二三個等級。這樣同一型號的液晶電視,也會出現高中低不同檔次的屏。”劉全恩坦言,使用什么檔次的液晶屏,是彩電廠家內部制定的,消費者根本分辨不出來液晶屏的好壞。他強烈建議消費者在購買液晶電視時,不要只盯著價廉的購買。“一分錢一分貨。”
記者了解到,目前業界還流傳洋彩電“一等屏自己用,二等屏銷往歐美,三等屏在華銷售”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