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自己配一套器材如果不靚聲,通常會第一時間埋怨自己買錯機,又或者生搬硬套人家的配置,很少會自我反省,檢討一下問題是否出于自己身上,最近某雜志主編廣派英雄貼,召集一眾愛好者到家中觀摩,欣賞一下超級器材,亦替大家重溫了不少設定環繞聲的要訣,回家后我用了數十分鐘重新設定家中的組合,重播效果的確有所改善,所以在下也多幾句費話和大家重溫一下,避免大家如我般多行冤枉路。
市場上的Surround Amp多如繁星,不過,設定項目和方法欲萬變不離其中。在眾多的設定項目中,以Speaker Setting和Channel Level對Surround Amp的表現影響最大,以下我就集中為大家介紹這3個項目的設定方法。
原名思義,這項設定是讓Suround Amp知道閣下自用的喇叭的大小,一般來說有2檔選擇,分別是Large和Small,照常理推算,大喇叭仔就設定為Small就萬無一失,原來這是一個美麗的誤會,Surround Amp就會將各聲道位于100Hz以下的低頻全部給超低音負責,但一般超低音都不太善長近100Hz左右的低頻,亦浪費了各聲道喇叭的低頻,所以無論使用任何喇叭時都要設定為Large,任由5只喇叭全頻發改聲,再調校超低音的Frequency來銜接其他聲道喇叭的低頻就為之最理想。
Channel Delay/Speaker Distance
雖然名不同,但不論Channel Dalay抑或Speaker Distance,目的都是讓Surround Amp知道各喇叭與閣下頭部的距離,然后將數值輸入到Surroud Amp便可。在量度時不用太執著于具體尺度上,因為大部份環繞聲器材的量度尺度都只是以每10cm甚至30cm為單位,所以cm的誤差實不用介懷。
從來沒有享受過廣闊音場和穿墻過壁效果的發燒友就要留心,其實Dolby實驗室早已規定,重播5.1環繞聲時每聲道的聲音水平要達到75db為準,而軟件音效時都是依照這個標準去錄制。但一直以來,不少發燒友都用一對誤差頗高的“金耳朵”來充當音壓計,以為將各聲道的音調到一致便大功告成,結果自然不用多說了。
想重播出廣闊的音場,營造出穿墻過壁的效果,設定上就不能馬虎,而一個準確的音壓計更是成功的關鍵。音壓計,只要隨間進入一間電子零件店都用十款八款選擇,價錢由幾百至幾千元不等,但一般來說4、5百元的臺灣或者國內產品已經足夠了。
至于量度方法亦十分簡單,先關好全屋大門窗戶,屋內所有會發聲東西都要暫時收藏起來,防止來聲影音準確性,之后將音計用三腳架承起,置于“皇帝位”處,高度調校至耳朵水平,如果閣下沒有三腳架,可以用雙手代勞,自己坐在“皇帝位”,手持音計來量度,之后啟動Surroud Amp的Test Signal功能,粉紅色噪訊就會順序后每聲道發出,此時閣下要一面加減各聲道的高度,一面盯著音計的提示,直至調校到各聲道都連75dB水平才算完成。當然,要各聲道高度絲毫不差地連到75dB水平是一件十分因難的事,一般來說+-0.5dB是可以接受的。另外,在設定超低音時,請將75dB這個規定拋諸腦后,因為經多次嘗試后發現,45dB的超低頻高度足以震聾耳朵,一般來說只要將超低音的音量關到大至剛好失真,再略為調低一點便會有理想效果。至此,整個調校過程亦大功告成。
總結
最近一班發燒同道要造訪舍下,既然自己“調校”得已經非常滿意,我自然來者不拒。當時選播了幾段近期重播得頗爽意的DVD,播放到《Brotherhood of The Wolf》中3位男主角設陷阱捉怪獸一幕時,有發燒友按捺不住,為何對那只怪獸可以穿墻過壁,由左后置穿出墻壁外數,然后慢行至左前置,再轉右行到中置時就穿墻而出,和眾主角混戰一輪后,負傷逃向右后置并消失得無影無蹤,迫我請出運用了什么秘技。老實說,我只是遵照上述步驟去設定,并無什么秘技可言,關鍵全在于正確的設定和調校。其實當日示范所用的器材全是普通貨色,但已經有如此效果,如果換上閣下的器材,效果會好成點?真的不敢想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