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幕比例選擇
投影幕比例的重要性,便是依據用家觀看影像性質多寡的需要而定。一般來說,投影幕主要分為1:1、4:3和16:9,為了配合發燒友的要求,現時家用投影幕亦有1.33:1、1.78:1、1.85:1甚至是2.35:1的選擇。 1:1投影幕以商用為主,以香港家用市場來說,以4:3及16:9的投影幕最為普遍。若以欣賞電視節目為主,當然4:3的投影幕較為理想,但當欣賞16:9電影時,銀幕上下利用不到的位置,便會將幕反射出來的光線,再反射回銀幕上,因而出現淡化畫面的現象,從而影響欣賞電影的視覺觀感。若對欣賞電影質素有所要求的話,16:9是現時的最佳選擇。 Stewart亦有推出可轉換比例的投影幕,當然價錢上亦較為昂貴。
除了比例外,尺寸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大并非等如好,基於香港的居住環境大都細小狹窄,硬要掛放一塊特大的投影幕,便如坐電影院的首排,哪能享受到欣賞電影的樂趣呢?最短的觀賞距離,便是一個最近投影幕而又不會失去觀賞興趣的位置,若超越這個范圍,眼睛只會集中於畫面的某一部份,并需要轉動眼球來觀看其他部份,實在相當疲憊。最短的觀賞距離,應是投影幕闊度的2倍;而最遠的觀賞距離,則是投影幕闊度的6倍。最理想觀賞投影距離的公式:最短觀賞距離/2及最遠觀賞距離/2的中間位置。
對於要求高的發燒友來說,選擇投影幕,還可依據CSMS(Cinema Standards Measurement System)的規格而定。光亮度(foot-lambert)是一個量度特定影像光度的單位,標準畫面應是每1平方尺擁有1流明。 Foot-lambert的轉變,會更容易比較投影機光線至投影幕的平均亮度,同時亦可量度色溫,從而挑選合適增益度的投影幕。當投影機的亮度高時,色溫溫度以及投影幕的增益度也會隨之提高。以SMPTE標準,光亮度最低設定於16foot-lambert,而家庭影院的色溫標準為6500K,其中一款可量度foot-lambert的儀器便是Photo Research Spectra Colorimeter。要留意的是,當投影幕的尺寸越大,foot-lambert的系數便會越少;投影幕的增益度高,foot-lambert的系數會隨之提升;暗位層次較佳的負增益投影幕,會令foot-lambert的系數降低;對角寸數越大,其光亮度會是較小尺寸的投影幕的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