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臺72寸的背投彩電,既能播映影視畫面,也可以作為人機交流的界面為教師授課展映板書。這是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的“高清晰度液晶投影顯示技術及系統”發揮的威力。
而在10多年前,數字液晶投影技術在國內幾乎是一片空白。當時,生產液晶投影機的關鍵技術全部掌握在國外廠商手中,我國的生產企業必須花大量外匯依靠進口解決對投影產品的需求。
依托現代光學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浙江大學光電顯示技術研究所開始了現代投影顯示技術領域的系統研究,幾代人的共同努力終于為投影設備生產貼上了“中國制造”的標簽。
如今,浙江大學現代光學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成員共同研發的液晶投影技術和加工技術已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為了轉化科研成果,浙大光電顯示技術研究所還聯合社會力量,成立了生產投影光電元件的科汀光學技術公司和生產投影光學引擎的光電公司,在他們的推廣與帶動下,我國生產制作的部分光學元件目前占有了90%的國際市場。
“我們最早開始從事液晶投影技術研究是為國防指揮系統生產大屏幕顯示系統,”浙江大學現代光學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劉旭教授說,“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集中鉆研數字液晶投影技術。”經過10多年的潛心鉆研,浙大光電顯示技術研究所建立了非成像光學設計方法和測試系統,研制出多項填補國內空白的各種投影顯示系統,以及背投影液晶多媒體顯示系統與生產線,建成投影顯示系統設計、元部件設計、樣機研制、部件工藝等批量生產的一整套液晶投影顯示研發體系,大幅度提升了我國在現代投影顯示產業中所占的份額。由于投影機實現了本土化生產,現在我國市場上出售的投影機價格僅為1990年時的1%。
在一塊長4米、寬3米的大屏幕前,劉旭教授演示了高清晰度液晶投影效果,與一臺42英寸等離子彩電300瓦的電耗相比,液晶投影機中200瓦的燈泡可以投射出200英寸面積,而且圖像十分清晰,節能又高效。“運用這種投影技術有兩大好處,一是映射出的圖像數字化,清晰度高;二是低功耗,燈源發射出的能量會最大程度運用在投影上,能量的利用率高,”劉旭教授指著投影機內部細巧、精密的零部件介紹說,“這些元件在1998年前全依賴進口,如今不僅全部能夠國產化制作,還大量出口到了國外。”
“高清晰度液晶投影顯示技術及系統”不僅為發展我國民族工業寫下了光輝的一頁,而且在彩電產業、網絡終端電腦、智能化指揮系統、測控監視系統等軍事、教學、科研、廣告和商務領域都具有巨大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