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一代彩電發展方向上,國內彩電企業一直沒有明確的戰略選擇:盡管有幾家二三線的品牌在力推液晶等平板電視,但占市場份額最大的幾個巨頭仍不愿意放棄他們賴以發家的CRT電視,遲遲不見他們在平板電視領域重兵搏殺,不過這種局面將隨著2005年的結束而結束。
全球最大彩電企業TCL-Thomson電子有限公司(TTE)繼在今年6月將惠州平板電視生產基地擴產為130萬臺后,10月31日,"TCL-Thomson電子(無錫)數碼工業園",在江蘇無錫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正式投產。數碼工業園現擁有多條包括液晶電視、等離子彩電、數字電視、數字高清彩電生產線及相配套的先進制造技術,彩電工廠單體制造規模世界第一,年產能可達600萬臺。無錫工業園將作為TCL集團國內僅次于惠州的第二大彩電出口基地,承擔著面向歐美主流市場液晶電視等平板高端產品的出口。
TCL集團副總裁、TTE首席運營官史萬文透露,TTE在全球擁有了多個平板電視制造基地,這標志著TTE整體戰略布局進一步完善。2006年,TCL將躋身全球液晶電視第一陣營行列,實現全球市場占有率10%。
“CRT電視最少還可以做5年。”之前,在各種場合下,TCL集團一直為自己沒有大規模投入平板電視這樣辯解。
但平板電視的普及浪潮遠比人們想象的要快。各種市場調查機構的數據均顯示,中國平板電視的銷售05年增長幅度超過了300%。液晶面板的供應增多以及價格大幅降低直接推動了液晶電視的發展。以32寸液晶面板為例,從2004年8月至2005年10月,其價格從1000美元迅速降到550美元,其總體降價幅度為45%左右。受市場驅使,液晶面板的主要提供商LG-飛利浦公司和三星電子都表示,將加快第七代液晶面板的增產轉化計劃。
美國DisplaySearch機構預測,2005年全球液晶電視出貨量將達到1600萬臺,2008年有望達到5000萬臺以上。中國市場同樣高速增長,預計2005年中國平板電視銷量達到150萬臺,以既往三年年均250%的增速推測,2008年中國平板電視銷量達到600萬臺以上。無論國際國內市場,液晶電視都呈現出急速放量增長態勢。
創維集團副總裁楊東文認為,液晶電視的增長能量開始釋放,而且根據GFK調查公司的數據顯示,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創維平板電視的銷售已經超過顯像管電視。創維集團董事局副主席張學斌上周在廣州宣布,創維彩電今后的業務方向將鎖定液晶戰略,并已經能夠批量生產從5寸到60寸的液晶系列產品。
TCL多媒體(TTE下屬香港上市公司)前三個季度的報表顯示,全球彩電銷量達1566.7萬臺,特別是數字電視、平板電視在歐美市場增長非常顯著。2005年上半年,TCL液晶電視在美國市場實現413%的增長,歐盟市場實現179%的增長,而國內市場增長更快,大屏幕液晶銷售同比增長達12倍之多。來自國美、蘇寧和上游面板商的統計數據表明,以銀弧、薄典為代表的TCL液晶電視9月份市場占有率、銷量躍居行業首位。
據史萬文透露,TCL已經將公司2006年CRT彩電全球銷售目標從3000萬臺大幅調低至2000萬臺,而平板電視將是TCL全力強攻的重點,也是虧損的歐洲、北美洲市場轉虧為贏的主攻方向。隨著無錫工業園的投產,TCL的平板戰略進入全新的時期,TCL要用2年的時間成為全球以液晶電視為主的平板電視的領先品牌。
與這些彩電生產巨頭的雄心相對應的是,各大家電賣場里最吸引人的是液晶電視的降價“血戰”,液晶戰略的實施帶動的將是中國彩電市場的消費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