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立發布中國數字平板戰略
9月20日,“日立ALIS等離子,百萬像素真高清”數字高清專家論談暨平板電視新品發布會” 在京舉行。信息產業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所、中國電子商會、中國消費者協會、國家廣播電視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國家平板顯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行業主管部門領導和專家應邀出席了發布會。日立(福建)數字媒體有限公司總經理杉崎覺,率營業本部、設計本部、事業企劃部部長及北京分公司總經理等日立高層共同出席了該發布會。會議中,日立除推出9、10月上市的全系列高清數字等離子、液晶電視,公布其“全面高清”的戰略外,還與專家們探討了中國數字電視進程給中國電視機產業發展帶來的機遇。
會議中,信息產業部產品司廣電處處長白為民稱,2005年中國將大范圍開播數字電視,2008年將用高清數字信號轉播北京奧運會,到2015年,我國將全面實現數字化,完成模擬向數字的過渡,停播模擬信號,實現數字廣播電視有線、衛星和地面的全國覆蓋。杭州、成都、重慶和東莞已經成為央視首批高清數字電視節目落地的城市,高清數字電視和數字生活已經離我們越來越近。高清數字電視在部分省市的試播,已成為很多城市廣電部門的首要工作之一。到06年初,還會有更多的城市將正式開播數字高清電視。這給數字電視顯示終端制造商帶來了極大的市場機會。
“日立的產品戰略是全面生產和銷售‘全高清產品’”,總經理杉崎在會上宣布。日立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戰略規劃,是出于對中國數字電視產業政策環境、經濟環境的深入了解及對中國電視機市場產品結構和競爭狀況的全面分析和對消費者的負責!彼f,“目前,中國市場上所銷售的等離子約有很多是標清電視。據國研市場所家電課題組對國內電視機市場專項調研中發現,有72.6%的消費者認為對數字高清概念有所了解,但是在消費者無法通過其它途徑掌握更權威性高清標準的情況下,實際上很多普通消費者并不知道平板電視的屏還存在高清與標清之分。一方面,我們不希望在高清數字電視廣播開始后,消費者后悔買到的電視機無法顯示出真正高清圖像,另一方面,由于目前中國電視機市場標清產品同質化嚴重,價格競爭使企業得不到合理的利潤,企業沒有利潤支撐就沒有穩定的技術研發來升級產品,也沒有穩定的售后服務保障,這是對消費者和社會的不負責,日立行走的是差異化的技術道路和營銷策略。并且,與目前部分企業不將平板電視納入三包范圍的說法,日立早在今年三月就鄭重推出等離子兩年保修的承諾,化解消費者的疑慮和后顧之憂!
據介紹,日立最新上市的數款產品(42PD7990TC、42PD8900TC、55PD8900TC)都是采用了日立專利ALIS屏,解像度為1024×1024,屏像素高達105萬像素的XGA 等離子電視機,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高清顯示。并且,8900系列采用了最新的第五代ALIS屏,在亮度(1400cd/m2)、對比度(3000:1)上都達到了高清等離子的業界最高水平。國家平板顯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陳向真評價說,從分辨率的專業角度看ALIS屏方案是目前彩色等離子技術中的最高等級。
對于日系企業挑起的等離子和液晶產品趨勢之爭,杉崎也表達了日立的立場,并且明確規劃出日立未來的產品戰略,即日立根據市場的實際需求,不拋棄任何一種顯示方式,在不同的領域投放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同時也是為了在不同的價格段向消費者提供更豐富的高清數字電視產品。日立把電視機定位于三個尺寸領域占領市場:一是超大屏幕(50寸以上的)領域,分為:高端MMP(XGA級的液晶投影儀)、55英寸e-ALIS 等離子電視;中端:50、60英寸高清液晶背投電視;低端:52、57寸高清數字背投產品。二是大屏幕(40-50寸)領域,分為:高端:全ALIS高清等離子;低端:47寸高清數字背投電視。三是小屏幕(40寸以下),全液晶電視系列(26寸、32寸、37寸)。
中國電子商會常務副會長王寧也闡明了類似的觀點:現階段中國平板電視機市場,液晶電視和等離子電視分別占據不同屏幕尺寸范圍的技術和價格優勢,這種狀況會維持相當一段時間。如果客觀地將液晶和等離子相比較的話,就不難發現雙方在功能和技術上各有千秋,關鍵在于兩點:一是雙方誰更適合于市場、適合于消費者;二是誰能率先突破自身的技術瓶頸。
據了解,HFDM公司本著“誠信天下”的經營理念,自2001年成立之初從HD(高清)的背投產品的生產、銷售開始自己的事業,。經過幾年的努力,已經穩穩的占據了背投市場的外資第一的位置。同時,在2003年,開始了等離子電視的生產和銷售。從僅僅2%的占有率開始,已經做到了行業的前列。杉崎表示:“中國高清數字電視機市場處于快速上升期,無論對于最先進入的企業還是后來進入的企業,呈現給大家的機會都是相同的,關鍵是看企業以怎樣的市場理念和產品策略來看待這個機遇,日立將從技術和服務兩大優勢出發,為市場提供優良性價比的高清電視機產品!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數字高清電視機市場呈現出異彩紛呈的競爭態勢,市場的選擇會使持有對消費者和社會負責經營理念的企業能走得更遠,最終受益的是將是我們消費者。